第494章 南北谍影(1 / 2)

长安,西市,胡商酒肆。

喧嚣的市井声中,一个穿着不起眼灰色棉袍、头戴幞头的中年男子,低头快步穿过喧闹的大堂,掀开帘子,走进了后院一间僻静的库房。库房里堆满了待售的皮毛和香料,气味混杂。早已有一人在阴影中等待,正是“察事听子”统领沈墨。

灰衣人单膝跪地,低声道:“统领,建康飞鸽传书。”他递上一截细小的竹管。

沈墨接过,熟练地拧开,取出一卷薄如蝉翼的纸条,就着气窗透入的微光细看。纸条上密布着细小的墨点,是只有内部才懂的密码。

“宋帝刘义隆,似与领军将军檀道济嫌隙日深。檀功高震主,屡遭猜忌,近日称病不朝。建康宫中,典签曹昶活动频繁,恐对檀不利。”沈墨轻声念出破译后的信息,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典签,是南朝宋特有的皇帝耳目机构,负责监察百官,权力极大,与大秦的“察事听子”职能相似。

“好一个‘自毁长城’。”沈墨冷笑一声,将纸条就着油灯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继续盯紧檀道济府邸和典签曹昶。若檀道济被诛,南朝江北防务,必生巨变。此乃天赐良机。”

“是!”灰衣人领命,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沈墨走出库房,融入西市的人流,看似闲逛,脑中却在飞速运转。他的“察事听子”网络,经过数年经营,已如同无形的蛛网,悄然渗透至南朝境内。商队、流民、僧侣、甚至被收买的南朝低级官吏,都可能是他的眼线。重点目标非常明确:一是南朝内部的政局动向,尤其是君臣关系、将相不和;二是江淮一线的军事布防、兵力调配、粮草储备、将领能力。

他回到位于皇城附近一处不起眼衙署内的“察事听子”总部。这里门面普通,内部却戒备森严,人员进出皆行色匆匆,低声交流。不同的房间里,有人专门负责密码编译,有人分析各地送来的零散信息,有人绘制精细的江淮地图,将获得的情报一一标注其上。

“统领,淮北三号点传来消息。”一个下属呈上一份报告,“南朝正在广陵增修船坞,打造新型战船,船体更大,疑似配备拍竿。督造者是南徐州刺史刘义康。”

沈墨走到一幅巨大的江淮水系图前,手指点在广陵位置:“刘义康……此人好大喜功,但确有些实干之才。新型战船……看来他们是想凭借水师优势,固守长江。继续探查,务必搞到新船图纸或具体参数。”

“另,派往寿阳的‘钉子’回报,守将臧质,性情骄狂,与周边守将不睦,但其治军颇严,城防加固甚多,强攻不易。”

“骄狂……不睦……”沈墨沉吟着,“弱点往往在此。尝试从其部下或周边守将处寻找突破口,看能否离间,或收买关键人员。”

与此同时,长江南岸,建康城。

一座临河的精致画舫内,丝竹声声,歌舞曼妙。几位南朝文士模样的官员正在饮酒作乐,其中一人,衣着华贵,意态悠闲,正是南朝“典签”系统的头目之一曹昶。他看似沉醉于歌舞,眼角余光却始终留意着岸边一个卖菱角的小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