弩炮调整射界,集中火力猛轰包铁堡门,木屑纷飞。巨大的冲车在盾牌手掩护下,顶着箭雨,一次又一次地撞击摇摇欲坠的堡门。
霍英亲率家丁在门后死守,用巨木顶门,从射击孔向外放箭投矛。
战斗陷入胶着。王猛杀得性起,竟亲自抢过一面巨盾,加入到冲击城门的敢死队中。“弟兄们!跟老子冲!破了此堡,鸡犬不留!”
主将如此悍勇,北秦军士气大振。在一次剧烈的撞击后,堡门终于轰然洞开!王猛第一个挥斧冲入,与门后的霍英撞个正着!
两人就在狭窄的门洞内展开殊死搏斗。斧戟交加,火花四溅。最终,王猛凭借更强的力量和悍勇,一斧劈断了霍英的长戟,顺势将其砍翻在地!
主将战死,堡内抵抗瞬间瓦解。秦军涌入堡中,王猛兑现了他的“诺言”——鉴于霍家堡的顽固抵抗,他下令将霍氏嫡系亲族及负隅顽抗者尽数处决,首级悬于堡门示众。堡中财物充公,粮草收缴,其余旁系和佃户在经过甄别后,大多赦免,但霍家堡被强行拆毁,以免后患。
霍家堡的悲惨下场,以最快的速度传遍四方。那些还在观望、甚至心存侥幸的豪强坞堡,闻讯无不胆寒。数日之内,接连有多家坞堡派人前往信都或郡县官府,表示愿意归顺,接受整编。
就在王猛挥舞铁拳的同时,招抚工作也在同步进行。
对于一些小规模的、态度暧昧的地方武装,北秦并未一概采取武力。行台派出使者,携带文书和少量赏赐,前往接洽。
在广平郡某县,有一支由乡民自发组织起来的“保乡团”,约有二百人,头领名叫赵奎,原是县中弓手。他们既不打北魏旗号,也不对抗北秦,只是占据了一个小土围子,保护周边几个村子。
行台使者抵达,宣示《安民十条》,表明来意:“赵团练,如今朝廷王师已定河北,旨在保境安民。尔等保乡卫土,其心可嘉。然既在王土,便需遵从王法。行台大将军令,尔等可保留部分器械,编为乡勇,负责本乡治安,受县尉节制。赵团练可授‘乡帅’衔,依旧统领本部。如何?”
赵奎本无大志,见秦军势大,且条件优厚,又能保全乡里,便欣然应允,率众归顺。秦军不费一兵一卒,便收编了一股地方势力,稳定了一方秩序。
类似的情况在多地发生。只要愿意接受整编和号令,大秦便给予其一定的合法地位和自主权,将其纳入管理体系,化为己用。
铁与血,恩与威。秦军用高效的军事打击铲除最顽固的敌人,同时又以灵活的政治手腕收编可以争取的力量。这把“铁帚”所过之处,河北大地上盘根错节的地方武装势力被迅速梳理、涤荡。治安肉眼可见地好转,商旅道路变得安全,政令得以更顺畅地通往乡间。
信都行台内,关于各地清剿进展的军报如雪片般飞来。独孤信仔细阅读着,尤其是看到王猛处理霍家堡的方式时,他微微蹙眉,但并未苛责。乱世用重典,有时残酷的震慑,远比怀柔的说教来得有效。
他知道,清扫工作远未结束,但这第一步,必须走得坚决、彻底。唯有将这些内部的“顽疾”根除,才能真正开始建设一个新的、稳固的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