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风暴之眼(1 / 2)

洛阳城外,秦大营连绵数十里,旌旗蔽空,却异乎寻常地陷入一种压抑的寂静。不再是初至时的喧嚣鼎沸,也非攻关不克时的焦躁沉闷,而是一种弓弦缓缓拉满、巨石即将坠下前那令人窒息的凝滞。空气中弥漫着铁锈、尘土、柴火和一丝若有若无的血腥气,混合着初冬的寒意,吸入肺中都带着沉甸甸的分量。

皇帝陈衍并未安坐于温暖的中军大帐。他披着一件厚重的玄色大氅,在一众高级将领、工械营大匠的簇拥下,再次登上前沿的高地,久久凝视着洛阳巍峨的城墙。这一次,他的目光不再是慨叹,而是如同最精密的尺规,一寸寸地丈量、审视、剖析。

“陛下请看,”王镇恶指着城墙的西南角,“那段城墙颜色略新,应是去年洪水后加固修补之处。看似坚固,但新老墙体结合部,或许是其弱点。”

旁边一位工械营老匠师却摇头:“大将军所言虽有理,但那段城墙前方地势低洼,易积水,不利于我大型冲车、吕公车靠近。且其正对城内永巷,即便突破,也易遭巷战阻击。”

又有人指向东门:“东门瓮城设计精巧,强攻不易,但其外侧马面墙根基处,似乎有旧日渗水的痕迹,或许可从此处着手挖掘地道。”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陈衍沉默地听着,目光锐利如鹰,最终缓缓开口道:“不必拘泥于一点。镇恶,你率主力,做好准备,主攻方向就定在南墙偏西段,集中所有‘震天炮’,给朕昼夜不停地轰!就算砸不塌,也要把上面的守军砸怕、砸疲、砸得不敢露头!”

“工械营,所有云梯、临冲吕公车、钩援车,优先保障主攻方向。同时,选派最得力的匠师和工兵,从东、北两个方向,秘密挖掘三条地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朕倒要看看,素延能防住几处!”

“诺!”众人凛然遵命。

命令既下,整个秦大营如同上紧了发条的巨人,开始进行最后、也是最疯狂的冲刺。后方,由慕容皇后亲自坐镇统筹的庞大后勤体系,展现出了惊人的效率。无数粮车、箭船、驮运着巨型木材和金属部件的车队,如同汇入海洋的溪流,源源不断地送入大营。尤其是在保障中路的指令下,各类物资优先向此地倾斜,堆积如山的箭矢、打磨锋利的兵刃、热气腾腾的军粮……一切都在为那即将到来的雷霆一击积蓄着力量。

工械营的阵地更是灯火彻夜不熄,锤击声、锯木声、号子声不绝于耳。一座座比以往更高大、更坚固的临冲吕公车逐渐成型,宛如移动的攻城塔楼,令人望而生畏。挖掘地道的士兵们三班倒歇人不歇工,泥土被悄无声息地运出,深埋地下通向城墙根基的死亡通道,正在一寸寸向前延伸。

军营中,士卒们仔细地擦拭保养着盔甲兵器,沉默地吃着加餐的肉食,许多人在给家中写下可能是最后一封的家书。没有喧哗,没有恐惧,只有一种经历过血火淬炼后的平静与决然。陈衍骑着马,缓缓穿行在各营之间,他无需多言,只需他的身影出现,那沉静而坚定的目光,便是最好的战前动员。皇帝与他们同在,与死亡同在,也与胜利的希望同在。

与此同时,有关洛阳被重重围困、河北邺城岌岌可危、甚至漠南出现不明身份但极具威胁的敌军活动的消息,终于通过拼死突围的信使和各地的快马,如同雪片般飞向了北魏朝廷所在。

消息所至,如同在滚沸的油锅中泼入了一瓢冷水,瞬间炸开了锅!

平城皇宫的大殿上,气氛凝重得几乎要滴出水来。拓跋焘脸色铁青,握着战报的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他万万没想到,陈衍的动作如此之快,攻势如此之猛,更没想到一支奇兵竟能如鬼魅般出现在他的“软腹”之地!

“陛下!洛阳乃中原根本,绝不可失!请陛下即刻率主力回师,击破陈衍围城之军!”一位老臣涕泪交加,伏地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