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新朝新气象(2 / 2)

“要是真能一直这样下去,该多好……”

希望,如同最珍贵的种子,在这些最朴素的议论声中悄然发芽,生长。新年号“永兴”不再仅仅是官府文书上的两个字,它开始与减租、免税、物价平稳、生活改善这些最实际的期盼联系在一起。

变化也体现在细微之处。坊间的墙壁上,前朝或是战乱时期涂鸦的污言秽语、诅咒标语,被坊正组织人手仔细地粉刷覆盖,换上了“永兴盛世”、“国泰民安”等吉祥话。孩童们唱着新编的、歌颂新朝的童谣,在巷子里追逐嬉戏。甚至连街头吵架的泼皮,骂人时都少了些戾气,多了句“再闹,送你去见官,如今可是永兴年了,官府可不容你耍横!”

在东市附近,一家新招牌的店铺敲锣打鼓地开了张,卖的是来自河西的皮毛和西域的干果,店主是个笑容满面的胡人,用半生不熟的汉语吆喝着:“永兴年!好年头!买卖公道!”可见丝路商贸的恢复已初现端倪。

官府衙门前的鸣冤鼓,似乎也比往日响得频繁了些。并非冤情增多,而是那道大赦和减税诏书,给了许多底层百姓勇气,相信新朝的官府会更为清明,敢于前来申诉往日的不公或请教新政的细节。虽然官吏们依旧忙碌,甚至有些不耐烦,但态度明显比以往收敛了许多,毕竟谁都知道,如今是新朝伊始,皇帝的眼睛正盯着呢。

在将作监下属的某个工匠作坊里,气氛更是火热。老师傅带着徒弟们,正在加紧赶制一批带有“永兴”字样的标准量器——斗、升、尺、秤。这是朝廷统一度量衡的新政,旨在规范市场,杜绝奸商欺诈。工匠们干得格外认真,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器物将分发天下,代表着新朝的信用与权威。

“都仔细着点!这可是陛下登基后第一批官造量器,差一毫一厘都不行!”老师傅反复叮嘱。

而在皇城根下,几个刚从边境轮换回来的老兵,穿着洗得发白的军服,蹲在墙角晒太阳,看着眼前车水马龙、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脸上露出憨厚而满足的笑容。

“值了……老子当年在战场上挨的那几刀,值了。”一个脸上带疤的老兵喃喃道。

“可不是嘛!就盼着这好日子能长长久久下去。永兴……嘿,这年号听着就吉利!”

当然,并非所有的困难都一夜消失。物价虽有平稳迹象,但多年战乱的创伤并非一纸诏书就能完全抚平。仍有乞丐蜷缩在角落,仍有破败的房屋需要修缮,仍有百姓穿着打补丁的衣服。但一种无形的、积极的变化正在发生:人们开始相信,只要肯努力,日子就有奔头;只要守规矩,就能得到公平;只要这个被称为“永兴”的年号持续下去,好日子就会真的到来。

这种信念,比任何军队都更有力量,比任何黄金都更珍贵。它弥漫在长安城的空气中,融入市井的喧嚣里,写在百姓渐渐舒展的眉宇间。

新朝的新气象,并非仅仅是宫殿的翻新、仪仗的华丽,更是这街头巷尾逐渐升腾的生机,是这寻常巷陌里重新燃起的炊烟与希望。帝国的根基,正在这最平凡的人间烟火气中,被一点点夯实。永兴元年,就在这充满期盼的喧嚣中,真正地开始了它的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