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了!”李渊冷声道,“其余人清理战场,不可放走一个!”
此战全歼柔然偏师五千人,生擒主将兀术。消息传回,边防军民气大振。
库仁拔闻讯暴怒,亲率主力猛攻武威军镇,发誓要踏平这座“汉狗巢穴”。
攻城战持续三天三夜,柔然军死伤惨重,武威军镇也岌岌可危。城墙多处破损,守军伤亡过半。
“将军,是否向后方求援?”副将满身是血地问。
李渊摇头:“援军已在路上。我们要做的,是再坚持一天。”
他亲自上城督战,一箭射穿一个正在攀城的柔然百夫长。将士们见主将如此英勇,士气大振。
第四天黎明,就在武威军镇即将被攻破时,奇迹发生了。
库仁拔正在组织最后一波进攻,忽然后军大乱!一支北秦骑兵从背后杀来,旗号竟是本该在千里之外围攻姑臧的羽林骑!
“不可能!”库仁拔目瞪口呆,“羽林骑怎会在此?”
原来这是陈衍的妙计:他料定柔然主力南下后,草原空虚,密令一支羽林骑精兵长途奔袭,直捣柔然王庭。同时另派一支部队回援边防。
库仁拔腹背受敌,军心大乱。李渊见机,下令全军出击!
城门大开,养精蓄锐多日的北秦重骑如洪流般涌出。柔然军本已疲惫,遭此突袭,顿时溃不成军。
库仁拔见大势已去,只得下令撤退。但为时已晚,李亲率精锐直扑帅旗所在。
一场恶战,库仁拔被李渊生擒,柔然主力全军覆没。
清理战场时,将士们无不惊叹此战成果:歼敌三万,俘获一万,缴获战马无数。北秦方面仅伤亡五千,大多是在守城时造成。
李渊巡视战场,对副将道:“立即飞鸽传书陛下:北路已靖,可专心姑臧。”
又下令:“厚葬阵亡将士,妥善救治伤员。柔然俘虏,愿降者编入‘归义骑’,不愿降者押送后方修城。”
最让人意外的是,李渊亲自为被俘的库仁拔松绑:“将军是勇士,可惜跟错了主人。若愿归降,大秦必不负将军。”
库仁拔本是硬汉,但见李渊如此豪气,又见识了北秦军力,长叹一声:“败给这样的对手,不冤!”遂降。
消息传回姑臧前线,陈衍大喜,重赏北疆将士,李渊爵进一等,封“镇北侯”。
更妙的是,柔然可汗得知主力全军覆没,又闻王庭被袭,急忙遣使求和,表示愿与北秦结盟,共击北凉。
陈衍笑对左右道:“此所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沮渠蒙逊若知此事,怕要气吐血了。”
果然,姑臧城内的沮渠蒙逊得知柔然败退并倒戈,又惊又怒,一病不起。北凉军心更加动荡。
北疆大捷的消息传开,河西百姓纷纷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许多原本观望的豪强也遣使表示归顺。
李渊站在长城上,远眺已经平静的北方草原,对左右道:“此战虽胜,但柔然之患未除。待姑臧平定,必当北伐,永绝后患!”
他的目光越过草原,仿佛看到了更遥远的北方。那一刻,没有人想到,这个年轻的将领,将来会开创一个比北秦更加辉煌的王朝。
而在姑臧城外,陈衍得知北疆已靖,终于可以全力攻城。最后的决战,即将开始。
长城依旧巍峨,但守城的人已经不同。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出击,从单纯守墙到体系防御,北秦的边防理念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这一切,都将影响未来数百年的历史走向。而李渊这个名字,也第一次进入了历史的中心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