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大河悬剑(1 / 2)

历史的洪流,裹挟着无数个体的命运与野心,无可阻挡地冲向某个注定血肉模糊的隘口。北秦与北魏之间长达十余年的对峙、摩擦、试探与积累的仇恨,终于在拓跋焘基本消化了北方统一成果、并稳固了对南朝的战略优势之后,迎来了总清算的时刻。

北魏太平真君五年秋。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御驾亲征。

这一次,不再是边境将领的骚扰,也不再是偏师的试探。来自帝国核心区域的精锐军团——包括令人闻风丧胆的“豹跃军”铁骑、百保鲜卑甲士、以及数量庞大的各族附庸步兵,号称三十万,如同移动的钢铁森林,浩浩荡荡,自平城、自长安,汇聚成一股无可匹服的洪流,直扑陇右。他们的目标明确而坚决:彻底铲除北秦,将陇右之地完全纳入大魏版图,完成北方最后的统一。

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伴随着沿途扬起的遮天尘烟,迅速传回秦州。

北秦上下,瞬间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临战状态。烽燧一日数惊,信使往来奔驰。所有的工坊全力运转,锤击声昼夜不息;所有的府兵接到了最紧急的征召令,告别父母妻儿,向着指定的集结地开进;所有的粮仓被打开,车队川流不息地将物资运往前线。

秦州王府,灯火彻夜通明。陈衍、慕容月与所有核心文武,已经连续数日未曾好好合眼。沙盘上的敌我标识不断更新,显示出北魏大军恐怖的进军速度和磅礴气势。

“陛下,魏军主力已出潼关,前锋已抵泾水!”

“报!魏军分兵一路,由长孙翰率领,自北地郡南下,似欲侧击我安定!”

“夏州魏军亦有异动,恐将西进,牵制我河西驻军!”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北魏的攻势,如同巨大的蟹钳,从东、北两个方向,以绝对优势的兵力,试图将北秦彻底钳碎。

面对如此危局,北秦内部再次出现了分歧。有将领主张收缩兵力,死守秦州、安定等核心坚城,寄希望于凭坚城深沟消耗魏军;也有人主张利用陇山地形,层层设防,节节抵抗。

但陈衍,在综合了所有情报和慕容月的分析后,做出了一个极其大胆、甚至可以说是疯狂的决定。

他手指重重地点在沙盘上黄河“几”字形大拐弯的南岸——薄骨律镇(后世灵武附近)对岸区域。

“不守城,也不层层抵抗。”陈衍的声音因疲惫而沙哑,却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的决绝,“拓跋焘倾国而来,志在必得。若固守孤城,必被其重重围困,耗尽粮草,最终城破。若分散兵力于陇山,则易被其优势兵力逐个击破。”

“我们要把主力,前出到这里!背靠黄河,与他隔河对峙!”

满堂皆惊!前出至黄河?那可是远离根据地、深入敌占区边缘的绝地!背水结阵,乃是兵家大忌!

“陛下!此太冒险了!若战事不利,退无可退啊!”老魏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是啊,陛下,粮道如何保障?侧翼如何防护?”

陈衍目光扫过众人,解释道:“正因为是绝地,拓跋焘才会认为我们疯了,才会轻敌!他认为我们会龟缩守城,我偏要前出迎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