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残烬微光(2 / 2)

良久,她缓缓抬起头,目光没有看陈衍,而是盯着地图上鹰嘴山的某条细小的支脉,声音低沉而清晰:“鹰嘴山主峰险峻,大军难行。但其西麓,有一处名唤‘葫芦峪’的隐秘山谷,入口极窄,内中却颇为宽阔,且有暗溪水源。昔日……大燕军中曾于此秘密囤积过一批应急军械,并设有了望哨。知道此处的人,不多。”

她的话语顿了顿,补充道:“袭击运输队,需快速转移赃物并隐匿。若我是溃兵首领,葫芦峪……确是上佳选择。其谷口地形,亦利于设伏。”

说完这些,她不再多言,微微躬身,转身退了出去,仿佛只是随口提了一个地理上的常识。

陈衍眼中精光一闪!葫芦峪!这个地名给了他关键的方向!

他立刻召来那名军官,下令:“重点搜查鹰嘴山西麓,一个叫‘葫芦峪’的山谷!行动务必隐秘,多派斥候,先确认敌情,再行合围,切勿打草惊蛇!”

有了明确的目标,北府军的行动效率大增。精锐斥候秘密潜入西麓,果然在极其隐蔽的葫芦峪入口发现了人为掩盖的痕迹和暗哨。经过周密侦查,确认了确有一股近百人的燕军溃兵盘踞于此,谷内甚至还有被劫掠的农具和粮草。

三日后,一场精心准备的围剿行动展开。北府军没有强攻险要的谷口,而是派出奇兵从山脊险处缒下,里应外合,一举端掉了这个巢穴。大部分溃兵被歼,少数被俘,被劫物资尽数夺回。

消息传回,陈衍心中稍安。这次成功的清剿,极大地震慑了其他区域的残敌,也保障了屯田政策的顺利推行。

他没有去特意感谢慕容月,仿佛那真的只是一次基于地理知识的普通讨论。但在下一次工坊会议结束时,他看似随意地对慕容月道:“鹰嘴山一带已靖,新一批农具明日可安全运抵东莱。流民垦殖,当可无忧矣。”

慕容月正整理图纸的手微微一顿,没有抬头,只是极轻地“嗯”了一声。

两人之间,没有言语上的感激或认可,却有一种无形的默契在悄然滋生。她提供了情报,他解决了问题,并告知了她一个“好”的结果。这是一种建立在“三年之约”基础上,极其脆弱却又实际有效的初级合作。

这次事件,如同在灰烬中闪烁的一点微光。它并未改变两人之间基本的对立立场和复杂情感,却实实在在地证明了一点:在特定条件下,合作是可能的,并且能带来对双方都有利的结果。

慕容月的心情依旧复杂。她为自己的“背叛”感到一丝不安,却又为避免了更大的动荡和杀戮而感到一丝释然。而陈衍,则在警惕之余,更加确信“技术顾问”这步棋的价值和潜力。清剿残敌的道路依然漫长,但有了一个隐秘的信息来源,无疑让事情变得顺畅了许多。

广固城外的秩序,正在这种明面的军事压力和暗地里的微妙合作中,一点点艰难地重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