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大唐,开局收徒李丽质 > 第18章 关中大旱,丽质归来

第18章 关中大旱,丽质归来(2 / 2)

堂堂大唐皇后,论吃穿用度,恐怕连长安城里一些富商巨贾的妻子都比她体面。念及此,李世民心中的愧疚如潮水般涌来。

“二郎,”长孙皇后将温热的银耳羹轻轻放在案上,走到李世民身后,一双柔软而有力的手搭上他的肩膀,力道适中地按揉着,试图驱散他肩颈的僵硬。

“忧思伤身。天灾非人力所能抗拒,但事在人为。或许……可以召集群臣商议,集思广益?看看是否有开源节流、筹措粮草的新法子?”

她顿了顿,声音更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实在不行……妾身那里,还有几件当年母后赐下的珠翠首饰,以及几匹压箱底的蜀锦,皆是宫中造办,价值不菲。若变卖出去,总能换些粮食,解一解燃眉之急。”

“不可!”李世民几乎是立刻打断了她,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一丝心疼的愠怒。他反手握住皇后放在他肩上的手,那手心因常年操持后宫事务而略显粗糙。

“观音婢,那些是你最后的体己了,更是母后的心意!朕岂能再让你……” 后面的话他说不下去,只觉得喉头有些发哽。

他登基为帝,本该让她享尽世间荣华,却让她一次次为了这个国家,为了他这个皇帝,掏空了自己的妆奁,节衣缩食。这份情意,这份付出,让他既感动又无比自责。

他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情绪,语气缓和下来,却带着深深的无奈:“至于大臣们……哼。”

他冷哼一声,“家财万贯者,此刻怕是正忙着哭穷;那些清贫些的,即便有心,倾囊相助也是杯水车薪,于事无补。此事休要再提了。” 他轻轻拍了拍皇后的手背,示意她安心。

殿内一时陷入沉默,只有香炉的青烟袅袅上升。李世民的目光无意识地扫过殿门,忽然想起一事,话锋一转,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倒是丽质那丫头,去那北境寻访那神山仙踪,已有十几日了。按说早该有消息传回,便是遇仙不成,也该派人回报平安。”

“可羽林卫的平安信断了数日,至今杳无音信……莫不是……” 他没有说下去,但眉宇间的忧色更浓。他主动提起此事,一来是转移话题,不愿妻子再为变卖首饰操心;二来,女儿的安全,确实也让他悬心。

长孙皇后闻言,眼中也闪过一丝忧色,但随即被她强压下去,脸上露出温婉的笑容,带着母亲特有的信任:“二郎莫要太过忧心。丽质虽为女儿身,但行事却颇有你年轻时的稳重与韧性。她心思细腻,或许是在那神山之上真有所遇,想探查得仔细些,好给你带回一个确切的、甚至是惊喜的消息呢?迟迟未归,未必是坏事。”

她的话音刚落,仿佛冥冥中有所感应,殿前一名内侍脚步匆匆却又恭敬地走了进来,躬身立于阶下,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启禀陛下,启禀皇后娘娘!长乐公主殿下车驾已至宫门!殿下现已前往皇后娘娘的立政殿,特命小人前来通禀陛下与娘娘!”

“哦?回来了?!”李世民猛地站起身,脸上的阴霾瞬间被惊喜和一丝疑惑取代。他看向长孙皇后,嘀咕道:“这丫头,既已回宫,为何不先来这太极殿复命,反倒直奔你的寝宫去了?莫非真有什么紧要之事,或是……得了什么不便在朝堂上展示的‘惊喜’?”

长孙皇后看着丈夫那混合着关切、期待和一丝吃味的复杂表情,不由得莞尔一笑,眼中充满了对女儿的宠溺:

“陛下多虑了。丽质离宫多日,想必是思念妾身,想先与母亲说说体己话儿。陛下难道还要跟妾身争这个不成?”

她巧妙地化解了丈夫的疑惑,也点出了女儿的小女儿心思。

“哈哈,岂敢岂敢!”李世民被妻子说中心思,爽朗一笑,连日来的愁绪似乎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好消息冲淡了几分。

“丽质平安归来便好!走走走,观音婢,咱们这就去你的立政殿!朕倒要听听,这丫头此番北境之行,到底有何奇遇,竟连规矩都顾不得了!”

他牵起长孙皇后的手,帝后二人相视一笑,暂时将关中大旱的沉重搁置一旁,带着几分好奇与期待,快步走出太极殿,向着立政殿的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