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是周晴和吴秀才,他们告的是浣花台的班主还有冬雪。
没一会,冬雪和班主就被带了上来,冬雪脸色灰暗,一副欠了她八百两银子的架势。
班主是个三十多岁的男子,嘴上一直带着笑容,仿佛那笑容都刻进了他的骨髓里,成了他的一部分。
“周晴,吴永,你们有什么证据证明是浣花台剽窃了你们的《白娘子与许仙》?”
吴秀才将自己的手稿拿了出来:“”大人,这是戏本子的手稿,我们在上面改动了很多地方。”
“呈上来!”
“是!”
这时,浣花台的班主也将底稿呈上,上面也有不少涂改的痕迹。
“既然两家都有底稿,那便不能作为证据。”
班主得意地看着周晴一眼,笑道:“大人,我们还有证人,证明我们比沁芳园提前排练新戏。”
聂大人传证人上堂,见是一个穿着得体的男子走上大堂,看热闹的百姓纷纷认出这是京城里头的马员外。
这位马员外酷爱看戏,十天有九天都泡在戏园了,家里更是养了好几个戏子。
马员外跪倒在地,说道:“回大人,小的十七日就已经在浣花台见他们排练,我当时很好奇,听了许久,断然不会弄错的,的确是浣花台先排练的新戏。”
“我们也在十七日排练新戏。”姜雪农和演员们纷纷出来作证。
周晴掐指头一算,十七日是他们第一次排练新戏,没想到浣花台也在那日排练,两家在同一天排戏,审理又陷入了僵局。
冬雪看斜嘴笑着,眼睛不时瞟向周晴,一副看好戏的神情。
聂大人惊堂木一拍,拧了拧眉心。
“还有其他证据吗?”
周晴和吴秀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们原本以为有这两样人证物证就够了,谁知道浣花台这么无耻,竟然伪造底稿。
想了想,周晴对着浣花台的班主问道:“班主,既然你们说这戏本子是你们写的,那你们可知白素贞是哪里人?”
班主使了个眼色,一个读书人走了出来,瞪了周晴一眼,说道:“故事发生在杭州,自然是杭州人。”
“哈哈哈!”周晴笑了起来,错,“白娘子是川渝人,她本在青城山上修炼。”
读书人差点翻白眼:“是哪里人又能说明什么呢?”
“那我再问你,你可知杭州在哪了?西湖又在哪里?”
“我瞎编乱造的地名,你纠结这个做什么?”
“哼,你不知道了吧,我的家乡有个地方叫杭州,杭州有一个美丽的西湖,西湖旁边有座雷峰塔,我是依据家乡的传说写的戏本子,你一个不知道杭州,不知道西湖的人,怎么能写出地名甚至是故事呢?”
看热闹的百姓们有不少人被说服了,“难怪能写出这样动人的故事,原来是家乡的传说啊,我们家乡也有个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