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我在网游里点满奇葩技能 > 第222章 进化博弈与概念扰动

第222章 进化博弈与概念扰动(1 / 2)

第一次“盲点”冲击的成功,如同在铜墙铁壁上凿出了一道发丝般的裂隙,虽然微弱转瞬即逝,却彻底改变了“回音壁垒”幸存者们的心态。他们不再是被动承受观察的标本,而是成为了在规则边缘与至高存在进行隐秘博弈的棋手。希望,从一种情感,变成了一种可以执行的技术路径。

然而,博弈的对手,是深不可测的“守墓人”。

在首次成功的兴奋过后,冷静下来的众人立刻意识到两个严峻的问题:第一,单个“逻辑嵌合体”是消耗品,使用一次后就会报废,需要不断制造和部署新的、更复杂的变体;第二,也是最关键的,“守墓人”是否会对此产生“免疫”或“适应”?

现实世界,林乐天在陈昊的精心照料下,身体状态缓慢恢复,但意识层面的负荷有增无减。他大部分时间都用于两件事:一是深度解析首次冲击时捕获的、关于“秩序烙印”在应对逻辑悖论时产生的细微数据流,试图逆向工程其判定机制的核心逻辑;二是持续温养和熟悉意识深处那颗“变量之种”。他发现,这颗种子并非死物,它像一颗真正的心脏,在缓慢而坚定地搏动,每一次搏动,都似乎在吸收、转化着外界(主要是来自《新时代》网络的共鸣和那次冲击的反馈)的某种“养分”,极其缓慢地成长着。他需要精确掌控其“脉动”,确保在需要时能爆发出恰到好处的力量,既不能过早暴露,也不能在关键时刻乏力。

《新时代》世界,营地的“手术”工作升级到了2.0阶段。

诺拉和泽拉的工作量倍增。她们不仅要设计新的、更复杂的逻辑陷阱(如引入“模糊逻辑”、“多世界诠释”的简化模型等),还要建立一套严密的监控体系,追踪每一个已部署嵌合体的状态,以及“秩序烙印”在每次例行“观察”和遭遇冲击后的细微变化模式。

“数据显示,‘守墓人’的观察频率在首次冲击后,提升了约百分之零点三。”诺拉指着屏幕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曲线变化,但神色严肃,“幅度极小,但趋势明确。它在提高警惕。”

“而且,它对同类逻辑结构的识别速度似乎在加快。”泽拉调出另一组数据,是关于一个刚刚部署不久、基于“自指悖论”变体的嵌合体,“这个新嵌合体在第三次被扫描时,其引发的‘逻辑迟滞’时间,比第一个同类型嵌合体缩短了约百分之五。”

进化!守墓人正在基于他们的“攻击”进行学习和进化!

这个消息让所有人背嵴发凉。他们的对手不仅强大,还拥有极高的智能和学习能力。

“不能再用单一类型的陷阱了,”王小帅插话,他的游戏思维再次发挥作用,“就像打boSS,一直用同一招,它很快就会免疫。我们需要组合拳,需要随机性,需要让它无法预测!”

林乐天认可了这个思路:“没错。下一步,尝试‘复合嵌合体’。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悖论逻辑结构嵌套在一起,增加其复杂度和解析难度。同时,我们需要引入真正的‘随机变量’。”

引入随机变量?在“秩序烙印”的严密监视下,任何非预设的随机性都可能被视为偏离基线的扰动。

“不是外源性随机,”林乐天解释道,“而是利用网络本身固有的、被允许的微观涨落。例如,利用奥罗拉能量在微观层面的自然波动,或者生命意识活动中那些无法完全预测的思绪涟漪,作为触发或调制嵌合体参数的‘种子’。”

这将计划的精密度和复杂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苏安安和小树面临的压力更大了。

苏安安需要将她对奥罗拉能量的控制,从“精微”提升到“纳观”甚至更细微的层面。她不仅要编织复杂的逻辑结构,还要引导能量,使其在特定节点产生符合要求的、看似自然的微观涨落,并与逻辑陷阱耦合。这要求她几乎与网络能量融为一体,感知其最细微的脉搏。

小树则要承担更繁重的信息过滤和协调任务。它需要区分哪些是“安全”的自然波动可以用于调制,哪些是需要屏蔽的、可能引火烧身的“噪音”。它如同在风暴中操控着一艘布满精密仪器的船只,既要借助风浪(自然波动)前行,又要避免船体(网络核心)被浪头打翻。

工作变得更加艰难,失败的风险陡增。在一次尝试构建“模糊逻辑+概率云”复合嵌合体时,由于一个能量涨落参数计算偏差,嵌合体在成型瞬间产生了超出预期的信息扰动,虽然未达到触发“修剪”的阈值,但那冰冷的注视立刻如同实质般压来,持续了足足十分钟,让苏安安和小树几乎精神崩溃,才缓缓退去。

但他们没有放弃。在失败中调整,在压力下精进。新的、更复杂的嵌合体被陆续部署到网络中,它们像一颗颗沉睡的地雷,静静地等待着“观察”的触发。

与此同时,林乐天也在寻找更大的“战果”。仅仅传递信息还不够,他们需要实质性地削弱“秩序烙印”的压制,或者至少,为“变量之种”的成长争取更多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