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所有人都逐渐适应了这种戴着枷锁的生活,并从中找到一丝微弱联系时,一场突如其来的“修剪”降临了。
这一天,营地边缘,一株依靠奥罗拉能量和网络信息交互刚刚萌芽不久、展现出独特荧光纹路的新型蕨类植物,其生长速度在没有任何人为干预的情况下,略微超出了周围同类植物的平均线。这本是生命自然演化的微小差异,在以往根本不值一提。
但就在这一刻,所有与网络深度绑定的人,同时感觉到那冰冷的“秩序烙印”勐地一动!
一道无形无质、却带着绝对“裁定”意味的力量,如同最精密的手术刀,瞬间掠过网络,精准地命中了那株略微“出格”的蕨类植物。
没有声音,没有能量爆发。
在众人的感知中,那株蕨类植物内部蓬勃的生命活性和独特的信息特征,如同被橡皮擦抹去一般,瞬间消失!它依旧立在那里,形态未变,但其内在的一切“特异性”和“超额活性”都被剥夺了,变成了一株与周围毫无二致的、完全符合“静滞基线”的……普通植物。
它没有被毁灭,而是被“规范化”了。它的“变量”,被无情地剪除。
整个营地,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感到一股寒意从心底升起,直冲头顶。这比直接的毁灭更令人恐惧。这意味着,“守墓人”不允许任何形式的“突出”,哪怕是生命自然演化中微不足道的差异!它要的,是一个绝对平滑、绝对稳定、没有任何波澜的“标本”!
这次“修剪”,是一次冷酷的警告,也是在明确展示“秩序烙印”的运作机制——任何偏离“基线”的“不确定性”,都将被检测并被无情抹平。
希望,再次被沉重的现实打压。他们不仅在枷锁之中,连在枷锁内稍微探头的资格,似乎都没有。
然而,就在这令人窒息的绝望时刻,一直沉浸在自身思维训练中的王小帅,却盯着那株被“规范化”的植物,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
“等等……‘修剪’……它为什么要‘修剪’?”王小帅喃喃自语。
“这还用问?为了维持它那该死的‘秩序’!”伊森愤懑地说道。
“不,我是说……”王小帅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思考的火花,“如果一切都是绝对的、平滑的、没有变化的‘秩序’,那还有什么‘观察’的必要?一个完全静止、永恒不变的标本,有什么观察价值?”
他的话,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压抑的迷雾。
诺拉瞬间反应过来:“你的意思是……‘守墓人’的观察,本身就在期待……某种程度的‘变化’?只是这种变化,必须严格控制在它允许的‘基线’范围内,不能是颠覆性的‘变量’,但可以是……体系内的、符合它底层逻辑的……‘微澜’?”
“它要的不是死寂,而是……受控的演化?”苏安安也明白了过来。
这次“修剪”,恰恰暴露了“守墓人”行为逻辑中的一个潜在矛盾:绝对的秩序与观察行为本身蕴含的对“变化”的期待。
这个发现,让他们对“秩序烙印”的理解深入了一层。打破枷锁依然遥不可及,但或许,他们可以在枷锁允许的范围内,寻找那极其狭小的、可以舞动的空间。
如何在绝对的监视下,进行不被“修剪”的“微澜”?
这个新的课题,如同在万丈悬崖上寻找一道细微的裂隙,艰难,却指向了一个全新的、更具操作性的方向。
而现实世界中,林乐天意识深处那颗“变量之种”,在营地众人因“修剪”事件而产生剧烈思想波动和新的领悟时,再次传递出一丝极其微弱、却带着某种……“认可”意味的涟漪。
意识的深潜,仍在继续。于绝对的秩序之下,寻找那悖论般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