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性还是不够。林晚秋对着试验记录发愁。
陆王氏看见儿媳苦恼的样子,默默去了趟服务社,用积攒的肉票换了一斤猪油。
晚秋,试试这个。她把猪油放在工作台上,老辈人制膏药,有时候会加动物油增加粘性。
林晚秋惊喜地接过猪油:妈,您怎么知道?
你外公以前就是个走方郎中,陆王氏难得地提起往事,我小时候看他制过膏药。
在婆婆的提示下,林晚秋调整了配方。猪油的加入确实提高了粘性,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膏体太软,容易弄脏衣服。
要是能在表面加一层防潮的膜就好了。林晚秋自言自语。
这时,她想起在医院见过的进口创可贴,上面有一层塑料薄膜。可是在1980年的中国,这种材料很难搞到。
陆沉舟知道后,特意去后勤部打听,带回来几卷透明胶带:先用这个试试?
林晚秋把透明胶带贴在膏药表面,虽然不理想,但确实起到了一定的防潮作用。
经过几十次试验,配方逐渐完善。林晚秋在传统蜡膏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加入了凡士林增强粘性,用棉布做底衬,表面覆盖透明胶带防潮。
最重要的药效部分,她精选了药园自产的药材:艾叶温经散寒,桂枝通达四肢,川芎活血止痛,还特意加入了防风祛湿。
这个配方应该可以了。她对着最新一批样品,充满期待。
然而,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林晚秋带着样品再次来到边防哨所,请战士们试用。
这个贴上去很服帖,一个战士活动着膝盖,不像以前的膏药那么容易掉。
但是过了半天,问题又出现了。由于哨所湿度太大,膏药边缘开始翘起,药效仍然受到影响。
回程的路上,林晚秋一言不发。同行的周婷婷安慰她:已经比以前的膏药好多了。
还不够好。林晚秋望着车窗外连绵的群山,战士们需要在这样的环境里常年驻守,我们的贴剂必须经得起考验。
当晚,她彻夜未眠,反复思考改进方案。凌晨时分,她突然想起曾经读过的中医药典中,提到过用桐油制作防水涂料。
如果用桐油处理棉布底衬,是不是可以防潮?这个想法让她兴奋起来。
第二天,她立即开始试验。将棉布在桐油中浸泡后晾干,制成的底衬果然具备了防水功能。再配上改良后的药膏,新一代的样品终于诞生了。
这次,没等巡诊,哨所长亲自派人来取样品。一周后,好消息传来:新贴剂在哨所的表现超出预期,即使连续贴敷三天,仍然保持粘性,药效持久。
成功了!药园里一片欢腾。
但林晚秋却很平静,她在实验记录上写道: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改进工艺,降低成本,让每个边防战士都能用上。
夕阳西下,她站在药园里,望着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峦,那里有无数个需要这种贴剂的边防哨所。
嫂子,给这个贴剂起个名字吧。陆秀兰建议道。
林晚秋想了想:守边贴吧,守护边防战士的健康。
这个夜晚,林晚秋在日记中写道:守边贴初步成功,但我深知这只是一个开始。看到战士们贴上膏药后舒展的眉头,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作为一名军医,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边防战士解除病痛,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月光照在晾晒的药材上,也照在这个不眠的女军医身上。在她心中,一个更远大的目标正在形成——要让这小小的贴剂,守护更多边防战士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