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想固然宏大,但实践起来却如同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林妙可深知,她的“灵念疏导法”根基在于与姑姑林素云残魂构建的“桥梁”。这座桥必须足够坚韧,能抵御地底心核怨念的冲击;也必须足够灵敏,能精准传递双方的信息。
她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情绪安抚和记忆碎片共享,开始尝试更深层次的“灵韵共鸣”。这比之前任何一次探索都要凶险,意味着她要主动放开一部分心神防御,让姑姑的残魂气息更深入地与自身灵念交织。
过程缓慢而痛苦。如同将两种不同属性的能量强行融合,稍有不慎便会引起反噬。林妙可不得不将医学中关于神经接驳、组织再生的知识,以及心理学中关于共情、镜映的技术,以一种近乎玄学的方式运用其中。
她引导净火,不再是灼烧净化,而是如同“灵念焊接枪”,小心翼翼地“熔合”两者灵念中兼容的部分。每一次成功的“接驳”,都伴随着灵魂层面的细微战栗,仿佛多了一重感官。她能更清晰地感受到姑姑残魂中那份永恒的冰寒与孤寂,也能更敏锐地捕捉到其中与地底心核同源的那丝狂暴与悲伤。
与此同时,她开始有意识地将自身对于“原始契约”的理解、对于化解怨念的设想,以及那些属于现代社会的、关于创伤与疗愈的认知,如同播种般,一点点植入这座正在构建的“灵桥”之中。
这并非洗脑,而是提供一种新的“认知框架”。她希望姑姑的残魂,在作为桥梁的同时,也能逐渐内化这种新的视角,从而在未来与地底心核沟通时,能自然而然地传递出“理解”与“可能”,而非恐惧与对抗。
数日不眠不休的尝试,林妙可几乎到了油尽灯枯的边缘。但她能感觉到,怀中那几片血瓷碎片变得愈发温润,与自己的联系也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共生感。姑姑的意念不再仅仅是回应,偶尔甚至会主动传递来一些关于地底心核怨念波动规律的细微感知。
“灵桥”,已初具雏形。
然而,就在林妙可全神贯注于这项精密“工程”时,一个不速之客,于深夜悄然造访。
那并非守旧一族肃杀的气息,也非地底怨灵阴冷的窥视,而是一种……带着几分市侩、几分狡黠,却又深藏不露的灵力波动。
来人是直接出现在老宅院内的,仿佛穿墙而过。是一个穿着考究中山装、戴着金丝眼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中年男人。他手里把玩着一串油光水亮的檀木手串,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看起来像个成功的商人,唯独那双镜片后的眼睛,锐利得仿佛能看透人心。
“呵呵,林小姐,深夜打扰,还请见谅。”中年人开口,声音温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直接响在林妙可的识海,显然修为不低。
林妙可心中警铃大作,瞬间从深层次的修炼中惊醒,净火下意识地缭绕周身,警惕地盯着对方:“你是谁?”能如此悄无声息地突破她设下的简易警戒,此人绝非寻常之辈。
“鄙姓钱,钱四海。一个对古老传承和……潜在商机比较感兴趣的生意人。”钱四海笑眯眯地自我介绍,目光却如同扫描仪般,快速掠过林妙可,尤其是在她怀中那几片血瓷碎片上停留了一瞬,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
“生意人?”林妙可蹙眉,心中疑窦更甚。一个生意人,会有如此修为,并且能找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