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里,她见过太多年轻的士兵在她面前失去生命,听过太多伤员忍着剧痛喊“我还能打”。
她的手从最初的颤抖变得沉稳,却也在无数个深夜里,借着油灯的光,默默缝补那些染血的军装,指尖被针扎破也浑然不觉。
有一次,救护所遭到倭寇空袭,她为了护住药箱,被掉落的木梁砸伤了胳膊,却只休息了一天,就又拿起了纱布——多耽误一天,就可能多一个士兵失去生命。
蓝玫瑰的商会联络点换了一个又一个。
有好几次,据点刚建立就被倭寇发现,她带着伙计们抱着物资连夜转移,在荒山里走了两天两夜,饿了就啃口干粮,渴了就喝雨水。
五年里,她从一个温婉的商会小姐,变成了能在枪林弹雨中冷静调度物资的蓝老板,连南方的商户见了她,都忍不住称赞“蓝老板比男人还能扛事”。
蓝廷的运输队更是在生死线上奔波。
五年里,他们遭遇过倭寇的伏击,遇到过山洪暴发,有好几次车队被困在半路,断了粮食和水,他带着伙计们硬是靠挖野菜、喝雨水挺了过来。
有一次,为了把药品及时送到前线,他亲自带着几个人,背着药箱,绕开倭寇的封锁线,在山林里走了三天三夜,抵达时整个人都瘦了一圈,鞋子也磨破了。
远在北城的蓝家,五年里从未停下支援的脚步。
蓝大伯和蓝父头发全白了,却依旧每天去粮栈盯着粮食装车。
大伯娘的眼睛花了,却还是带着街坊邻里蒸馒头、做棉衣,手指上的老茧一层叠一层。
蓝百合的书局成了北城最大的家书中转站。
五年里,她帮百姓写了上万封家书,也收到了无数封来自前线的回信,有报平安的,也有托她转交遗物的。
每一封,她都小心翼翼地收好,然后亲手交给家属。
北城的百姓也从未放弃。
五年里,他们勒紧裤腰带,把家里的存粮、棉衣都捐了出来;孩子们长大了,有的加入了运输队,有的跟着蓝百合抄写家书;商铺老板们就算生意难做,也依旧拿出盈利购买弹药。
有一次,倭寇的军队逼近北城,赵副官带着守城士兵拼死抵抗,百姓们自发拿着锄头、菜刀冲上城墙,和士兵们一起守城,硬是把倭寇挡在了城外。
五年里,牺牲的人越来越多,损失越来越惨重,可没有人选择放弃。
黎琛在每次战前动员时,都会对士兵们说:“咱们身后是父母妻儿,是咱们的家园,就算流尽最后一滴血,也不能让倭寇踏进一步!”
士兵们的回应依旧响亮,苏沅的药箱依旧装满药品,蓝玫瑰的物资依旧源源不断,北城的百姓依旧在坚守。
他们知道这场仗打得艰难,却也坚信,只要再坚持一下就能看到黎明。
夕阳下,黎琛站在防线的高地上,苏沅走到他身边,递给他一块干粮。
两人望着远方的战场,虽然脸上满是疲惫,眼底却依旧有光。
“快了。”黎琛轻声说,“咱们已经坚持了五年,总有一天能把倭寇赶出去。”
苏沅点点头,握紧了他的手。
五年的坚守,五年的并肩,他们早已把彼此的生命和这片土地紧紧绑在了一起。
就算还要再打五年,他们也依旧会坚持下去,直到和平到来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