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份含蓄又甜蜜的日常,也成了乱世里北城最温暖的风景。
春日的北城刚褪去寒意,街头巷尾还留着几分过年的热闹,却被一封加急电报打破了安稳。
赵副官神色凝重地闯进黎府时,黎琛正陪着苏沅在院子整理新到的草药,指尖还沾着淡淡的药香。
“司令!”赵副官递过电报,声音带着急意,“南边急电!倭寇集结兵力突破了咱们之前布下的防线,已经占领了南城两座县城,正往北城方向进犯!”
黎琛接过电报,指尖攥紧,原本温和的眼神瞬间冷了下来。
电报上的字迹密密麻麻,每一个字都像重锤砸在心上——倭寇来势汹汹,不仅装备精良,还裹挟了部分投降的南方军阀,兵力远超预期。
他抬头看向苏沅,眼底闪过一丝愧疚,却更多的是坚定:“看来,安稳日子还没来得及多过几天。”
苏沅放下手中的草药,走到他身边,轻声却有力地说:“我知道你要做什么,诊所这边我会安排好,春夏和百合姐能帮我打理,你放心去前线。”
她顿了顿,从抽屉里拿出早已备好的急救药箱,“这里面是我新配的外伤药和消炎药,比之前的效果更好,你让士兵们多带些。”
她拿出一包晒干的草药,“还有这个,煮水喝能预防痢疾,前线条件苦,让大家多注意身体。”
黎琛接过药箱,指尖触到她的手,带着微凉的温度,却让他心里安定了许多。
他没有多说感谢的话,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乱世里的并肩,从不需要太多言语。
当天下午,北城的城墙上就挂起了征兵告示。
黎琛穿着军装,站在城门楼上,声音洪亮地对百姓们说:“倭寇犯我疆土,杀我同胞,咱们北城不能退!愿意参军的跟我去前线;留在城里的守好咱们的家,备好物资支援前线!”
百姓们的情绪瞬间被点燃,年轻小伙们纷纷涌到征兵点报名,连不少中年汉子都攥着拳头说:“黎司令,算我一个!就算打不过倭寇,也不能让他们糟蹋咱们的家!”
蓝家众人也立刻行动起来。
蓝玫瑰带着商会的人清点物资,把粮食、棉衣、药品分类打包,准备随时送往前线。
蓝廷主动请缨,带着粮栈的伙计组成运输队,负责往前线运送物资;蓝百合则组织书局的人抄印防御手册和急救知识,分发给百姓和士兵。
大伯娘带着仆妇们在厨房忙碌,蒸馒头、煮咸菜,一锅接一锅地往征兵点送,嘴里还念叨着:“孩子们在前线打仗,可不能饿着肚子。”
苏沅的诊所也变成了临时医站。
她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熬制汤药,分给守城的士兵和报名参军的百姓,还带着春夏给士兵们讲解伤口处理的方法。
有百姓担心她的安全,劝她躲进内城,她却笑着摇头:“这里离城门近,士兵们受伤了能第一时间得到救治,我不能走。”
傍晚时分,黎琛处理完军务,特意绕路去了诊所。
苏沅正给一个报名参军的小伙包扎手上的伤口,抬头看到他,眼底露出一丝笑意。
黎琛走到她身边,帮她递过纱布,轻声说:“明天我就要带第一批士兵去前线了,北城就交给你们了。”
“你放心。”苏沅帮小伙系好纱布,抬头看向他,“我会守好诊所,守好北城,等你回来。”
她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平安符,是她亲手绣的,上面绣着一个小小的“黎”字,“带上它,平平安安的。”
黎琛接过平安符,放进贴身的口袋里,指尖轻轻摩挲着。
暮色渐浓,城墙上的灯笼一盏盏亮起,映着两人的身影,虽有不舍,却满是并肩作战的坚定。
倭寇的进犯,让刚安稳不久的北城再次陷入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