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南下(1 / 2)

黎琛带兵南下的那天清晨,北城的城门格外肃穆。

士兵们身着军装、肩扛长枪,整齐列队在道路两侧。

百姓们自发站在街边,手里捧着馒头、咸菜,还有用布包好的草药,往士兵们手里塞,嘴里不停念叨“多杀倭寇”“平安回来”。

苏沅站在诊所门口,看着黎琛骑着战马走在队伍最前方,深蓝色的围巾在风中飘扬——那是她亲手织的。

黎琛似乎察觉到她的目光,勒住马缰绳,回头望来。

四目相对的瞬间,他抬手按了按胸口,那里藏着她绣的平安符,随后郑重地点了点头,调转马头,一声“出发”响彻城门,队伍浩浩荡荡向南而去。

城门刚关上,北城的支援行动就进入了全速。

蓝玫瑰带着商会的人守在物资调度点,算盘声、清点声此起彼伏。

“城东粮栈的五十石粮食已经装车,城西布庄的两百件棉衣马上到。”她拿着名册,对身边的伙计说:“让运输队分三批出发,第一批先送粮食和药品,务必在三天内送到前线。”

为了确保物资安全,她还特意让商会的护卫队跟着运输队同行,“路上要是遇到倭寇能打就打,不能打就绕路,物资不能丢。”

蓝廷带领的运输队是第一批出发的。

他亲自押车,车厢里除了粮食,还装着苏沅连夜熬制的汤药——用大陶罐装着,外面裹着厚厚的棉絮保温。

“这是嫣嫣特意交代的,让士兵们喝了能驱寒预防感冒。”他对着赶车的伙计叮嘱,“路上别歇太久,争取早点到前线,让兄弟们能喝上热汤。”

苏沅的临时医站更是忙得脚不沾地,她带着春夏把药品分类打包。

外伤药、消炎药、退烧药分别装在不同的木箱里,还附上详细的使用说明;晒干的草药捆成小束,方便士兵随身携带煮水喝。

有百姓听说医站缺草药,主动把家里珍藏的草药送来,“蓝医生,这是我家老头子以前采的止血草,您拿去给前线的士兵用,能多救一个是一个。”

苏沅收下草药,一一登记,心里满是感动。

蓝百合则带着书局的伙计,在城门口搭起了临时宣讲点。

他们把抄印好的防御手册和急救知识分发给百姓,还现场讲解“遇到倭寇空袭该往哪躲”“简单的伤口包扎怎么弄”。

看到有孩子好奇地围过来,蓝百合还特意拿出图画版的手册,用浅显的语言讲给他们听:“要是看到士兵叔叔受伤了,就告诉他们去诊所找医生,知道吗?”

大伯娘和仆妇们也没闲着。

她们在蓝家老宅的院子里支起了大锅,每天天不亮就开始蒸馒头、煮咸菜,一锅接一锅,然后分装到布包里,让伙计送到守城的士兵手里。

“孩子们在前线拼命,咱们在后方也不能闲着。”大伯娘一边揉面一边说:“多蒸一个馒头,士兵们就多一分力气杀倭寇。”

守城的士兵们更是不敢松懈。

他们日夜巡逻在城墙上,检查防御工事,擦拭武器,偶尔看到运输队出发,都会挺直腰板敬礼。

他们知道,后方的支援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只要守住北城,前线的兄弟们就能没有后顾之忧地反击日寇。

夕阳西下时,第一批运输队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南城的方向。

苏沅站在城墙上,望着远方,手里攥着黎琛临走前给她的军哨——“要是北城遇到危险,就吹这个哨子,守城的士兵会第一时间赶来。”

她轻轻抚摸着军哨,心里默念。

黎琛,你一定要平安,我们都在等你回来,等你们把日寇赶出去,等北城重新恢复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