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风雨(2 / 2)

先是西南各州接连传来“乱民起义”的消息,紧接着西北、江南也有人举旗。

而所有义军中,都流传着同一个名号——前太子乐正照。

“废物!都是废物!”邬远将奏折狠狠摔在地上,瓷杯被扫落在地,碎裂声在殿内回荡。

他盯着殿内瑟瑟发抖的兵部尚书,声音带着暴怒,“朕养你们这群人有何用?连一群乱民都镇压不了,还让他们打着乐正照的旗号四处作乱!”

兵部尚书跪在地上,额头抵着冰凉的地砖,声音发颤:“陛下息怒!那些乱民行踪不定,且似乎早有预谋,各州守军分散,一时难以集中兵力……更棘手的是,民间都传前太子尚在人世,是天命所归,不少百姓都暗中接济乱民,给镇压添了不少阻碍。”

邬远的脸色愈发阴沉。他当然知道这背后定有推手,可他查遍了京城内外,却连对方的蛛丝马迹都找不到。

这些日子,他派去追查的人要么空手而归,要么离奇失踪,仿佛有一张无形的网,将所有线索都牢牢捂住。

他不知道,这张“网”的中心,正是他视作心腹的“魏总管”。

此刻的乐正照,正站在偏殿的阴影里,听着心腹沈青的汇报,眼底冷光闪烁。

“殿下,西南的陈将军已按计划拿下三座城池,西北的义军也牵制了朝廷三成兵力,江南那边,我们安插的人已控制了漕运,断了京城的部分粮道。”沈青压低声音,语气里满是振奋,“邬远派去镇压的军队首尾不能相顾,现在朝堂上下人心惶惶,不少老臣都在暗中议论,说这是上天对邬远谋逆的惩戒。”

乐正照微微颔首,指尖轻轻敲击着廊柱,目光望向御书房的方向:“做得好,继续让各地义军按计划行事,不用急着攻城,重点是牵制邬远的兵力,让他首尾难顾,另外密切关注京郊大营的动向,一旦邬远想调京营兵力去镇压,立刻报给我。”

“是。”沈青躬身应下,又补充道,“还有一事,邬朗将军那边已按约定,以‘防范匈奴’为由,将麾下三万精锐调至离京城三百里的阳关,只待殿下号令便可星夜驰援。”

乐正照眼中闪过一丝暖意,七年蛰伏,如今终于到了收网的时刻。

他转过身,看向偏殿内——苏沅正坐在窗边,借着整理针线的动作,默默听着他们的对话。

见他看来,苏沅抬起头,眼中没有丝毫畏惧,只有与他并肩作战的坚定。

“邬远已经慌了。”乐正照走到苏沅身边,声音放轻,“他现在忙着镇压各地义军,暂时顾不上宫里,我们得抓紧时间,联系宫中的旧部,等京营的兵力被调出,便是我们动手的最好时机。”

苏沅点头,将手中绣好的兰草纹荷包递给他。

荷包里缝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宫中三位旧臣的名字,都是当年东宫的人,如今虽在宫中任职,却一直暗中蛰伏。

“这几人我已通过林嬷嬷确认过,都是可靠的,你可派人悄悄与他们联络,让他们做好准备。”

乐正照接过荷包,指尖摩挲着上面的针脚,心中满是安定。

此时的御书房内,邬远仍在暴怒。

他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心中突然升起一丝不安。

他总觉得,这场看似分散的起义背后,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而这个阴谋或许早已逼近他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