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沉浸式快穿 > 第22章 岁岁年年

第22章 岁岁年年(1 / 2)

御书房的烛火常亮至深夜,盛嘉兰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抬手将最后一本奏折批注完。

贴身宫女端来温好的参茶,轻声道:“陛下,您已经连轴转了三日,该歇息了,徐姑娘和五……周姑爷昨日还派人送了些安神的药膳来,说让您别太劳累。”

盛嘉兰接过茶盏,暖意顺着指尖蔓延至心口。

她望着远处徐府的方向,眼底泛起笑意:“朕不累,你看这京城,如今商户不缺银两,百姓不愁温饱,连西北的流民都分到了田地,这都是朕当年盼着的样子。”

她顿了顿,语气里满是踏实,“忙些算什么,只要这盛国能一直这样欣欣向荣,朕就觉得值。”

同一时刻的徐府,苏沅正和周初霁坐在书房核对商铺账目。

桌上摊着厚厚的账本,周初霁指尖划过一行行数字,笔尖飞快地在纸上批注:“城南布庄这个月的利润涨了两成,是因为新推出的印花布受欢迎;城西粮庄得提前囤些粟米,免得入冬后涨价。”

苏沅看着他熟练的模样,忍不住笑道:“以前我看账本,总觉得这些数字像天书,现在有你在,我省了不少心。”

周初霁放下笔,伸手揉了揉她的肩膀:“往后这些事我多担着,你别总熬夜,祖母还说,让你多陪她去庙里拜拜,松松心神。”

正说着,青禾端着点心走进来,笑着打趣:“姑爷如今管商铺的本事,比府里的老掌柜还厉害,就是前几日去布庄对账,有人嚼舌根,说姑爷是‘吃软饭’,靠徐家才能立足,姑爷当场就怼回去了,说‘我夫人的产业,我帮着管,天经地义,总比某些人只会背后嚼舌根强’,气得那人脸都红了。”

苏沅愣了愣,转头看向周初霁,眼底满是心疼。

周初霁却笑着摆手:“这点小事别放心上,说几句闲话罢了,我怼回去是不想让你受委屈。”

第二日清晨,徐府的庭院里满是枫儿的笑声。

周初霁穿着一身短打,正教枫儿练剑——他握着枫儿的小手,纠正她的剑姿,耐心地说:“出剑要稳,眼神要准,这样才能保护自己,保护想保护的人。”

枫儿认真地点点头,跟着他的动作挥剑,剑风掠过海棠树,落下几片花瓣。

练完剑,周初霁又拉着枫儿坐在石凳上,教她读《论语》。

枫儿指着“温故而知新”,歪着脑袋问:“姑父,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呀?”

“就是说,学过的知识要常复习,才能有新的理解。”周初霁耐心解释,还举了个例子,“就像你练剑,今天练会了劈剑,明天再练,说不定就能发现更省力的方法。”

苏沅站在廊下,看着庭院里的一幕,脸上满是温柔的笑意。

不远处,老夫人坐在摇椅上,时不时看向他们,眼底满是欣慰。

偶尔空闲时,盛嘉兰会悄悄来徐府,不带侍卫,只穿着常服。

五人围坐在紫藤花棚下,吃着苏沅亲手做的点心,聊着家常——盛嘉兰说宫里的趣事,苏沅说商铺的新鲜事,周初霁说枫儿的进步,老夫人则笑着听他们说话,偶尔插几句嘴。

夕阳西下时,盛嘉兰起身回宫,看着徐府满院的烟火气,心里满是安定。

她知道,自己守着的江山,不仅有朝堂的清明,更有这样寻常人家的安稳与欢喜。

而苏沅和周初霁,也在彼此的陪伴里,将日子过成了最踏实的模样——有并肩做事的默契,有怼退闲言的底气,更有守护家人的温暖。

十年光阴弹指而过,盛国的疆域里,再也寻不到流民的踪迹。

官道两旁的田地里,麦穗沉甸甸压弯了秸秆,驿站的驿卒骑着快马传递公文,腰间挂着的铜铃在风中清脆作响——这是盛嘉兰登基后,用十年时间铺就的太平景象。

御书房的案上,不再堆满紧急奏折,更多的是各地呈报的“丰收捷报”,她偶尔会对着奏折发笑,指尖划过“百姓安居乐业”的字句时,眼底满是岁月沉淀的安稳。

这年深秋,徐府的海棠树依旧繁茂,只是树干粗了几圈,枝桠能遮住半个庭院。

苏沅坐在窗边,手里捧着一本商户名册,周初霁刚从江南回来,风尘仆仆地走进屋,手里还提着个锦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