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 第60章 孝哀悊张皇后:深宫独守拒奸猖,空负丹心照大明

第60章 孝哀悊张皇后:深宫独守拒奸猖,空负丹心照大明(1 / 2)

玉碎珠沉不改刚,深宫独守拒奸猖。

可怜一代贤皇后,空负丹心照大明。

在明朝末年的乱世宫廷里,有这样一位皇后,她不像郑贵妃那样靠撒娇争宠,也不似李太后那般手握权柄,却凭着一身正气和过人胆识,在阉党横行的黑暗岁月里,硬生生撑起了一片干净天地。她就是明熹宗朱由校的皇后——张嫣。

如果说明末后宫是个“大染缸”,那张皇后绝对是缸里最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花”(此处纯褒义)。她十五岁入宫封后,面对沉迷木工、不管朝政的丈夫,以及权倾朝野、无恶不作的魏忠贤,既不妥协也不退缩,敢跟阉党硬刚,还多次保护忠臣良将。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位“硬核皇后”的一生,看看她如何在乱世深宫活出风骨,又为何最终落得个悲剧收场。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张嫣出生在河南祥符(今开封)一个普通官宦家庭。她的父亲张国纪,只是个从九品的锦衣卫百户,放在京城官场里,连“末流”都算不上。可张嫣从小就跟别的女孩不一样——别的姑娘忙着学女红、练琴棋,她却喜欢读史书,尤其爱读《汉书》里“班婕妤拒辇”的故事,还经常跟父亲讨论朝堂政事,小小年纪就透着一股超出年龄的沉稳和见识。

天启元年(1621年),明熹宗朱由校登基,按照祖制要选皇后。当时全国海选,一共选出了五千多名秀女,张嫣也在其中。这场选秀堪比“明朝版创造营”,要过五关斩六将:先看外貌身材,再考礼仪举止,最后还要由太后、太妃亲自面试。

张嫣能从五千人中脱颖而出,靠的可不止颜值。史书记载她“颀秀丰整,面如观音,眼似秋波”,放在现在就是标准的“大青衣”长相,端庄大气又不失灵动。更关键的是,在最后一轮面试时,当时的刘太妃问秀女们“如何看待如今朝政”,其他秀女要么吓得不敢说话,要么只会说“全凭皇上圣断”,只有张嫣从容回答:“如今边境未宁,百姓困苦,当以选贤任能、安抚百姓为先,后宫亦当谨守本分,不扰朝政。”

这番话一下子就打动了刘太妃和熹宗。熹宗虽然沉迷木工,但也知道朝堂混乱,张嫣的话正好说到了他心坎里。天启元年四月,十五岁的张嫣被正式册封为皇后,入主中宫。

刚当上皇后,张嫣就展现出了“不按套路出牌”的一面。按照惯例,皇后入宫后,娘家会被加官进爵,可张嫣却主动跟熹宗说:“家父能力有限,不堪大任,若因臣妾而获高位,恐遭人非议,还请皇上收回成命。”最后张国纪只得了个“中军都督府同知”的虚职,没有实际权力。

不仅如此,张嫣还严格约束家人,不准他们借着自己的名义谋取私利。有一次,她的弟弟想托人在京城找个差事,张国纪跟张嫣提了一句,张嫣直接拒绝:“朝廷官职是为国家选贤才,不是给自家谋福利的,弟弟要是有本事,就自己去考科举,别想着走捷径。”这番操作,在裙带关系盛行的明末,简直是“一股清流”。

可后宫的日子没那么简单。当时熹宗沉迷木工,把朝政都交给了太监魏忠贤和乳母客氏。这俩人一个擅权、一个狠毒,在宫里宫外横行霸道,被人称为“九千岁”和“奉圣夫人”。他们见张嫣刚正不阿,担心她会妨碍自己,就想给她一个下马威。

有一次,客氏故意在熹宗面前说张嫣的坏话,说她“刚愎自用,不把皇上放在眼里”。熹宗虽然没当回事,但张嫣知道后,直接找客氏对质:“奉圣夫人是皇上乳母,当以照顾皇上起居为重,而非在背后搬弄是非。若再如此,臣妾必向皇上禀明。”客氏没想到这个十五岁的皇后这么硬气,只好灰溜溜地走了。从那以后,魏忠贤和客氏就把张嫣当成了“眼中钉”,开始处处针对她。

天启二年(1622年),张嫣怀孕了。这本是天大的喜事,可魏忠贤和客氏却慌了——要是张嫣生下皇子,母凭子贵,地位会更加稳固,到时候就更难对付了。于是,他们开始暗中使坏。

客氏以“照顾皇后孕期”为由,把张嫣身边的宫女都换成了自己的人。这些宫女表面上对张嫣毕恭毕敬,暗地里却故意折腾她:给她吃生冷的食物,让她熬夜做针线活,还在她散步时故意引她走湿滑的路。张嫣虽然察觉了不对劲,但为了孩子,只好暂时忍耐。

可魏忠贤和客氏还不满足。据《明史·后妃传》记载,他们“使宫人阴伤后胎”,最终导致张嫣流产,而且从此再也不能生育。失去孩子的痛苦,加上阉党的迫害,让张嫣彻底看清了魏忠贤和客氏的真面目。她不再忍耐,开始主动跟阉党“正面刚”。

当时魏忠贤为了排除异己,大肆迫害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等忠臣都被他诬陷下狱,受尽酷刑。张嫣知道后,多次在熹宗面前为东林党人辩解:“杨涟、左光斗皆是忠臣,魏忠贤诬陷他们,是为了独揽大权,皇上若再纵容,恐失民心。”

熹宗虽然听得动容,但他离不开魏忠贤处理朝政,只好含糊其辞:“爱妃放心,朕会查明真相的。”可真相从来没被查明,杨涟、左光斗最终还是被魏忠贤害死在狱中。张嫣得知后,在宫里大哭了一场,她知道,靠熹宗根本斗不过魏忠贤,只能自己想办法保护剩下的忠臣。

有一次,魏忠贤想诬陷御史周宗建,让熹宗下旨处死他。张嫣知道后,特意在熹宗做木工的时候,假装路过,故意说:“皇上,臣妾昨天读《资治通鉴》,看到汉灵帝宠信十常侍,害死了很多忠臣,最后导致天下大乱,真是可惜。”熹宗听了,停下手里的活,若有所思。第二天,他就驳回了魏忠贤处死周宗建的请求,周宗建才得以保全性命。

魏忠贤知道是张嫣在背后帮忙,气得咬牙切齿,又想出了一个毒计——他让人编造谣言,说张嫣不是张国纪的亲生女儿,而是一个死刑犯的女儿,想借此废掉张嫣的皇后之位。谣言很快就传遍了京城,大臣们议论纷纷,熹宗也开始怀疑张嫣。

张嫣得知后,没有慌乱,而是直接去找熹宗,拿出自己小时候的衣物、书信,还有张国纪带她去寺庙祈福的凭证,一一摆在熹宗面前:“皇上,臣妾自小在父亲身边长大,这些都是证据。魏忠贤编造谣言,是想废掉臣妾,好让他更容易掌控朝政,请皇上明察。”熹宗看着这些证据,又想起张嫣平时的贤德,终于相信了她,还下旨严惩了编造谣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