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宫的七年里,钱氏成了朱祁镇唯一的精神支柱。他们一起在院子里种菜,一起在灯下读书,虽然没有自由,却过得平静而安稳。朱祁镇常常看着钱氏的独眼,心里暗暗发誓:“等我重登帝位,一定要好好补偿她,让她做世界上最幸福的皇后。”
景泰八年,朱祁钰病重,石亨、徐有贞等人发动“夺门之变”,拥立朱祁镇复位。朱祁镇重新坐上皇位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诏重新册立钱氏为皇后。可这个决定,却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
周贵妃此时已经是太子朱见深的生母,她野心勃勃,觉得钱氏又残疾又无子,不配做皇后,于是怂恿孙太后去劝说朱祁镇。孙太后也觉得“残疾人当皇后,有失皇家体面”,便对朱祁镇说:“皇帝,钱氏已然残疾,不如立周贵妃为后,这样也符合情理。”
大臣们也纷纷附和,有个叫蒋冕的大臣更是直言不讳:“皇后乃国母,需得端庄得体,钱氏眼瞎腿瘸,恐遭天下人耻笑,有损大明颜面。”朱祁镇闻言大怒,一拍龙椅:“朕的皇后,只能是钱氏!她为朕受苦致残,这份情意,天下谁人能比?谁敢再反对,朕就罢谁的官!”
他当即下令罢免了蒋冕的官职,将其赶出京城,还对群臣说:“钱氏的皇后之位,是朕亲自定下的,谁敢更改,就是违抗朕的旨意!”就这样,朱祁镇顶住了所有压力,再次册封钱氏为皇后,还特意下旨,钱氏的待遇一切照旧,任何人不得怠慢。
复位后的朱祁镇,对钱氏更加疼爱。他知道钱氏行动不便,特意让人在坤宁宫铺了厚厚的地毯;怕钱氏看不见,特意让人把宫灯换得更亮;每次下朝,第一件事就是去坤宁宫陪钱氏说话,分享朝堂上的趣事。有一次,西域进贡了一批珍宝,朱祁镇挑了最璀璨的一颗珍珠,亲手给钱氏戴上:“这颗珍珠,配得上朕的皇后。”钱氏摸着珍珠,笑着说:“陛下对我的心意,比任何珍宝都珍贵。”
不过,朱祁镇也知道,自己百年之后,钱氏没有子嗣,肯定会受委屈。尤其是周贵妃,一直对皇后之位虎视眈眈。于是,在天顺八年,朱祁镇病重之际,他特意召见了太子朱见深和顾命大臣李贤。
他拉着朱见深的手,反复叮嘱:“太子,皇后名位素定,你登基之后,一定要像对待亲生母亲一样孝敬她,不能让她受半点委屈。”朱见深含泪点头:“父皇放心,儿臣一定遵旨。”
随后,他又拉着李贤的手,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说:“钱皇后千秋万岁之后,必须与朕同葬。这件事,你一定要帮朕办到,不能让任何人更改。”李贤跪在地上,哽咽着答应:“臣遵旨,一定不负陛下所托。”
公元1464年,朱祁镇驾崩,朱见深继位,是为明宪宗。周贵妃果然按捺不住,想趁机废掉钱氏的皇后尊号,让自己成为唯一的太后。她派亲信太监夏时去跟大臣们说:“钱皇后是病废之人,又无子嗣,应该遵循宣宗朝胡皇后的先例,废掉她的尊号,不必为其上尊号。”
大臣们一听就炸了锅,李贤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先帝遗诏已定,钱皇后的尊号岂能随意更改?况且钱皇后为先帝受苦致残,是天下皆知的贤后,废了她,何以服天下?”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坚决反对周贵妃的提议。
周贵妃见大臣们不买账,就跑到儿子朱见深面前哭闹:“你父皇偏心,那个残疾女人凭什么当太后?我才是你的亲生母亲,应该我当唯一的太后!”朱见深虽然孝顺母亲,但也不敢违背先帝遗诏,更记得父皇的叮嘱,于是劝说母亲:“母后,先帝有旨,钱皇后必须尊为太后。不如两宫并尊,您和钱皇后都是太后,这样既不违背先帝遗愿,也顾全了您的身份。”
周贵妃虽然不甘心,但也知道大臣们都支持钱氏,只能勉强同意。就这样,天顺八年三月,钱氏被尊为“慈懿太后”,周贵妃被尊为“皇太后”,两宫并尊的局面就此形成。
成为太后的钱氏,依然过着低调简朴的生活。她从不干预朝政,也不与周贵妃争权夺利,每天只是在慈宁宫礼佛诵经,思念朱祁镇。朱见深也谨遵父皇的叮嘱,时常来看望她,对她十分孝敬,宫里的人也不敢怠慢她。
可周贵妃却始终没有放弃针对钱氏。她处处排挤钱氏,在宫中散布谣言,说钱氏的坏话,还暗中削减钱氏的用度。钱氏对此毫不在意,依然我行我素,她心里只有朱祁镇,只想早点去地下与他团聚。
成化四年六月,钱氏病重。朱见深亲自去慈宁宫探望,看着这位一生坎坷的太后,心里十分不忍:“太后,您一定要好好养病,儿臣还想多孝敬您几年。”钱氏拉着他的手,虚弱地说:“陛下,我这辈子,能遇到你父皇,是我最大的福气。如今我要去见他了,你不用难过,只要你能做个好皇帝,我就放心了。”
几天后,钱氏在慈宁宫与世长辞,享年四十三岁。按照朱祁镇的遗诏,钱氏应该与他同葬裕陵。可周贵妃却再次出来作梗,她坚决反对钱氏与朱祁镇合葬,理由是“钱氏无子嗣,不配与先帝同葬”。
大臣们又一次站出来反对,李贤率领百官上书:“先帝遗诏写得明明白白,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岂能违背?钱皇后为先帝受苦一生,若不能合葬,何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朱见深夹在母亲和大臣之间,左右为难。
周贵妃见儿子犹豫不决,就以死相逼:“你要是敢让那个女人跟你父皇合葬,我就死在你面前!”朱见深无奈,只好采取了一个折中办法——将钱氏葬在裕陵左侧,与朱祁镇的地宫之间隔着一道墙,名义上是合葬,实际上却未能真正同穴。
即便如此,周贵妃还是不满足。她下令将钱氏的陵墓隧道堵住,又在自己的陵墓隧道里设置了通往朱祁镇地宫的通道,想在死后独占朱祁镇。可怜钱氏,一生为朱祁镇付出一切,死后却未能实现与丈夫同葬的心愿。
多年后,当人们走进裕陵,看着那道隔开钱氏与朱祁镇地宫的墙壁,总会想起那个独眼、瘸腿的皇后,想起她在南宫的七年陪伴,想起她为朱祁镇祷告致残的深情。
参考《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