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 第14章 秦宣太后:为固邦交辞义渠,送秦直上九重天!

第14章 秦宣太后:为固邦交辞义渠,送秦直上九重天!(2 / 2)

她先派使者去韩国,给韩国国君送了一堆金银珠宝,还说:“秦国和韩国是‘邻居’,邻居打架,只会让齐国捡便宜。不如咱们俩结盟,以后秦国帮韩国打楚国,韩国帮秦国打齐国,多划算?”韩国国君本来就不想打秦国,一听这话,立马撤兵了。

接着她又派使者去魏国,这次没送珠宝,而是给魏国国君画了个“大饼”:“魏国要是跟秦国和好,秦国愿意把之前抢魏国的两座城池还回去,还帮魏国对抗赵国。要是魏国继续跟着齐国打秦国,等秦国打赢了,第一个收拾的就是魏国!”魏国国君一听,也赶紧撤兵了。

齐国一看韩国和魏国都撤了,自己孤军奋战,也不敢再打,灰溜溜地退兵了。就这么着,宣太后没费一兵一卒,就化解了“三国攻秦”的危机。

还有一回,楚国派使者来秦国,想让秦国帮忙攻打齐国。使者仗着楚国国力强,说话特别嚣张:“要是秦国不帮楚国,楚国就联合齐国和赵国一起打秦国!”

宣太后没生气,反而笑着跟使者聊起了“家常”:“本宫当年侍奉秦惠文王的时候,大王把一条腿压在本宫身上,本宫觉得很重;可当大王全身都压在本宫身上时,本宫反而不觉得重了。你知道为啥吗?因为‘有利可图’啊!现在楚国让秦国帮着打齐国,秦国得花多少兵、多少粮?要是楚国能给秦国足够的好处,秦国肯定帮;要是没有好处,秦国凭啥帮你?”

这番话虽然有点“糙”,但把道理说得明明白白。楚国使者被怼得没话说,只能灰溜溜地回去了。《战国策·韩策二》里记载了宣太后的这番话,虽然用词直白,但足见她的务实和机智——在她眼里,国家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虚头巴脑的外交辞令,不如一句“有利可图”来得实在。

宣太后跟义渠王的“暧昧”,持续了整整30年。这30年里,秦国安心发展,国力越来越强,而义渠国因为没了宣太后的“威胁”,慢慢放松了警惕,军队也没以前能打了。

公元前272年,宣太后觉得时机到了。她给义渠王写了封信,说:“咱们好久没见了,你来咸阳宫里聚聚吧,我给你准备了好酒好菜。”义渠王没多想,以为宣太后是想他了,高高兴兴地带着几个随从就去了咸阳。

结果刚进宫殿,义渠王就发现不对劲——宫里静悄悄的,连个宫女都没有。他刚想转身跑,就见魏冉和白起带着士兵冲了出来,把他团团围住。宣太后从屏风后走出来,脸色冰冷:“义渠王,你以为本宫真的喜欢你吗?本宫只是想稳住你,让秦国能安心发展。现在秦国强大了,你和义渠国,也该消失了。”

义渠王这才明白,自己30年的感情,全是宣太后的“套路”。可后悔已经晚了,他当场就被士兵杀了。紧接着,宣太后又派白起带兵攻打义渠国,没了义渠王的义渠国,根本抵挡不住秦国的军队,很快就被秦国灭了,土地也成了秦国的“陇西郡”。《史记·匈奴列传》里记载:“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

有人说宣太后太狠,连自己的“情人”和亲生儿子都能下手。可宣太后不在乎:“义渠国一日不除,秦国一日不得安宁。本宫是秦国的太后,不是义渠王的女人,秦国的利益,比什么都重要。”

其实,宣太后心里也不好受。她跟义渠王相处30年,要说没一点感情是假的,可她更清楚,自己是秦国的掌权者,必须做出选择。她的狠,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秦国——只有灭了义渠国,秦国才能解除西边的威胁,专心向东发展,为将来统一六国铺路。

随着秦昭襄王越来越大,他对母亲掌权的事,心里也越来越不是滋味。尤其是宣太后让魏冉、芈戎(宣太后的另一个弟弟)、嬴芾、嬴悝当“四贵”,把秦国的大权都抓在芈氏家族手里,秦昭襄王更是觉得自己像个“傀儡国君”。

有个叫范雎的谋士,看出了秦昭襄王的心思,就对他说:“大王,您是秦国的国君,可现在朝政都在太后和‘四贵’手里,天下人只知道有太后,不知道有大王,这哪行啊?您得把权力拿回来!”

秦昭襄王被说动了,开始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公元前266年,秦昭襄王趁宣太后生病,突然下令:免去魏冉的丞相之职,把“四贵”都赶到外地去;太后年纪大了,该好好休息,以后朝政由大王自己处理。

宣太后听到消息,没有反抗。她知道,儿子长大了,该自己掌权了;自己掌权这么多年,也确实累了。她平静地接受了这个安排,搬到了咸阳城外的“甘泉宫”养老,再也不过问朝政。

在甘泉宫的日子里,宣太后过得很悠闲。她不再看《孙子兵法》,而是天天养花、种草、跟宫女聊天。有人问她:“太后,您现在不管朝政了,会不会觉得不舒服?”宣太后笑着说:“本宫掌权是为了秦国,现在大王能自己处理国事,秦国能越来越好,本宫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不舒服?”

公元前265年,宣太后在甘泉宫去世,享年70多岁。秦昭襄王按照最高规格,把她葬在了“芷阳郦山”(今陕西西安临潼区一带)。

宣太后去世后,秦昭襄王继续推行她的政策,重用范雎、白起等人才,把秦国的国力推向了新的高峰。后来秦始皇能统一六国,很大程度上是靠宣太后和秦昭襄王打下的基础。

在宣太后之前,历史上的女人要么是“贤妻良母”,要么是“红颜祸水”,可宣太后打破了这个规矩——她既不是贤妻,也不是祸水,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治国能臣”。

有人骂她“私生活混乱”,跟义渠王生孩子;有人说她“专权跋扈”,把持朝政几十年。可这些骂声,都掩盖不了她的功绩:她平定“季君之乱”,稳定了秦国的政局;她忽悠六国,化解了秦国的外交危机;她灭了义渠国,解除了秦国的西边威胁;她重用魏冉、白起,为秦国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要是没有宣太后,秦国可能早就陷入内乱,更别说后来统一六国了。

宣太后的厉害之处,在于她不把自己当“女人”,而是当“秦国的掌权者”。她做事只看利弊,不管别人怎么说;她敢爱敢恨,更敢作敢当。在那个男权至上的时代,她用自己的智慧和铁血手段,在男人的世界里杀出一条路,成为了秦国的“定海神针”。

参考《史记》《战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