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 第61章 英王陈玉成:少年烽火逐乱世,奈何奸佞化赤星!

第61章 英王陈玉成:少年烽火逐乱世,奈何奸佞化赤星!(2 / 2)

由于受到李续宾的疯狂进攻,三河守军一日五信,向陈玉成求救。陈玉成深知三河的重要性,他向洪秀全申请,让李秀成跟着自己一起去打湘军。这里其实有点尴尬,二当家无法直接命令三当家,还得跟洪秀全申请。一方面陈玉成知道,可能命令不动;另一方面可能也是为了照顾当年邻居老大哥的面子。

陈玉成迅速布置兵力,先将湘军围住。李续宾的部下意识到了危险,建议撤退,但李续宾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反而主动向陈玉成发起猛攻。当时大雾弥漫,咫尺莫辨,陈玉成且战且退,诱敌深入,成功地围住了湘军,主力从后面杀出,湘军阵脚大乱,两军杀得难分难解。

此时,李秀成在几十里外驻扎,听到炮声不断,知道已经开战,也带兵来助战。双方战斗正酣,陈玉成部队见到李秀成的援兵到来,士气大振,攻破湘军阵门,湘军大败。这一仗从黎明一直打到半夜三更,打得李续宾走投无路,最终自缢而死。这一仗李秀成作用不大,即使没有李秀成,陈玉成大概率也能靠自己打赢,如果按功劳分配,这一俩人功劳至少八二开。

陈玉成俘虏了很多湘军士兵,没想到这些俘虏走到半路,趁人不备,杀了几十名太平军逃了,陈玉成大怒,杀尽剩余所有俘虏。不久,陈玉成踏平胜保的营盘,胜保仓皇逃窜,又拿获安徽巡抚。陈玉成很有风度,劝降不成,但仍很尊重他,对他饮食供应很周到,并将他的弟弟释放,最后才成全他的忠义。从这些行为可以看出,陈玉成不仅勇猛善战,而且还很有胸怀和担当。

1859年4月,李秀成的捻军部下叛变,南京危机,李秀成再次向陈玉成求救,他二话不说,率兵支援。俩人发现此处清军,暂时还不好拿下,由陈玉成去攻打周边城镇。这段时间陈玉成可以说是用兵如神,各种拉扯,声东击西,把清军耍得团团转,其中一仗就歼灭5000人,把脏活累活都干完了。最后,陈玉成联合李秀成大破敌军,解除京围。从以上行为来看,陈玉成在打仗方面,确实比李秀成强一些。

洪秀全本来决定永不封王,结果堂弟洪仁玕来了,洪秀全很开心,忍不住封了个王。此时功劳最大的是陈玉成,不给他封王也说不过去,一个月后,也给陈玉成封了英王。至此,陈玉成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1860年,太平军第二次破江南大营,从此江南、江北大营灰飞烟灭。太平天国貌似回光返照,又经历了短暂的中兴,但隐患悄然又起,李秀成和陈玉成二人已经交恶。这是人性的悲哀,困难的时候,大家齐心协力,一旦有了利益,却又无法共富贵。

陈玉成时而救浦口,时而解天京之围,留在安庆周围的兵力太少,这就给清军可乘之机。这不能怪陈玉成,恰恰因为他总以大局为重,没法重兵守卫自己的地盘。湘军趁机四路大军进攻安徽,手法极其卑劣,胡林翼甚至直接下令:一旦破城,将城内大小房屋米粮,付之一炬,片瓦不留,这样以后太平军就没法再守。见屋就烧,烧一屋就赏一次,费几千两银子也在所不惜。胡林翼是汉族知识分子,这种焦土政策,残酷程度丝毫不逊于异族入侵,底线之低,令人震惊。

1860年秋,陈玉成奉命攻湖北以救安庆。1861年,在安庆外围,陈玉成与清军展开了激战。这是一场决定太平天国命运的关键战役,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陈玉成率领着太平军,与湘军进行了殊死搏斗,但由于兵力悬殊,再加上太平军内部的一些矛盾,安庆最终还是陷落了。安庆的陷落,对太平天国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也成为了陈玉成命运的转折点。

安庆陷落后,陈玉成退守庐州(今安徽合肥)。1862年4月,庐州失守,陈玉成突围后,受苗沛霖之蒙骗,北上寿州(今安徽寿县)与苗沛霖会合。苗沛霖这个家伙,就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他早就暗中投靠了清军。陈玉成一到寿州,就被苗沛霖擒获,交给了清军。

陈玉成被押解到清军将领胜保面前时,胜保还想羞辱他,说:“你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陈玉成?怎么落到我手里了?”陈玉成不屑地说:“我是自己来的,要是我想走,你能拦得住我?你别得意,今天你抓住我,明天你就会被太平军打败。”胜保又问他为什么要造反,陈玉成大义凛然地说:“我为的是推翻你们这些腐败的清朝统治者,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你们才是真正的罪人。”

在押解京师的过程中,清廷下令就地正法。1862年6月4日,陈玉成在河南延津被凌迟处死,年仅26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陈玉成没有丝毫畏惧,他昂首挺胸,怒视着刽子手,展现出了一位英雄的气节。

参考《太平天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