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虞虽然有十万大军,但大多是没经过训练的百姓,战斗力很弱,而且刘虞心地善良,下令士兵不准伤害百姓,不准烧毁民房。公孙瓒则不一样,他趁着夜色,率领精锐部队偷袭刘虞的军营,还故意烧毁民房,制造混乱。刘虞的军队本来就没什么战斗力,一看到火起,立刻四散逃跑,刘虞只能带着家人逃跑,最后被公孙瓒抓住。
公孙瓒抓住刘虞后,怕朝廷怪罪,就诬陷刘虞谋反,然后在蓟城(今北京)的闹市中,把刘虞和他的家人全部杀死。杀刘虞的时候,公孙瓒还玩了个阴招——他让士兵把刘虞绑在柱子上,说:如果刘虞是忠臣,老天就会下雨救他。结果当时天气晴朗,根本没下雨,公孙瓒就以此为借口,杀了刘虞(《后汉书·刘虞传》)。
杀刘虞,是公孙瓒这辈子最错误的决定。刘虞在幽州威望极高,老百姓都很爱戴他,公孙瓒杀了刘虞,就等于失去了幽州的民心。很多原本支持公孙瓒的部下和豪强,纷纷背叛他,投靠袁绍或其他诸侯;少数民族也不再跟公孙瓒合作,反而出兵帮助袁绍攻打公孙瓒。公孙瓒从一个掌控幽州、冀州部分地盘的霸主,变成了众叛亲离的孤家寡人。
失去民心和大部分地盘后,公孙瓒没有反思自己的错误,反而变得更加多疑和胆怯。他觉得自己打不过袁绍,就想找个地方躲起来,于是选中了易京(今河北雄县西北),开始了大规模的筑垒工程。
公孙瓒在易京修建了几十座高楼,每座高楼都有十几丈高,用石头和泥土砌成,楼与楼之间用地道连接。他把自己的妻子、儿女和金银财宝都放在最中间的高楼里,还在高楼周围挖了很深的壕沟,灌满水,防止敌人进攻。为了防止别人背叛自己,公孙瓒还规定:除了他的亲信,任何人都不能靠近中间的高楼,连他的部下想见他,都得通过地道传递消息。
公孙瓒的这套筑垒战术,看起来很安全,实际上就是鸵鸟战术——遇到危险就把头埋进沙子里,以为这样就能躲过敌人。他还天真地以为,只要自己守着易京,袁绍就攻不进来,等袁绍的粮草耗尽,自然会退兵。可他没想到,袁绍是个有耐心的人,不仅没有退兵,反而率军把易京团团围住,开始了长达几年的围攻。
在围困期间,公孙瓒也曾想过突围,还派人去联系黑山军(一支农民起义军),想跟黑山军联手对抗袁绍。可公孙瓒的使者被袁绍抓住,袁绍故意把使者的信交给公孙瓒,信里说黑山军会在某个时间进攻袁绍的后方,让公孙瓒率军接应。公孙瓒信以为真,按时率军出城接应,结果中了袁绍的埋伏,损失惨重,只能退回易京,再也不敢出城。
此时的公孙瓒,已经成了困在孤城里的笼中鸟——外面被袁绍的大军包围,里面没有援军,粮草也越来越少,士兵们的士气低落到了极点。很多士兵开始偷偷逃跑,甚至有人背叛公孙瓒,给袁绍打开城门。公孙瓒看着自己一手建立的易京堡垒,心里充满了绝望,他知道,自己的末日快要到了。
公元199年,袁绍觉得时机成熟,决定对易京发起总攻。他派人挖地道,一直挖到公孙瓒中间高楼的楼也跟着倒塌。公孙瓒的易京堡垒,瞬间变成了一片废墟。
看着倒塌的高楼,公孙瓒知道自己再也逃不掉了。他不想被袁绍活捉,受辱而死,就决定先杀了自己的家人,然后自杀。他把妻子、儿女叫到身边,哭着说:我这辈子征战沙场,没想到最后会落得这样的下场。我不想让你们被袁绍俘虏,受他们的欺负,就让我们一家人一起上路吧。说完,公孙瓒亲手杀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女,然后放火焚烧宫殿,自己也跳进火里自杀了。
袁绍的士兵冲进易京后,找到了公孙瓒的尸体,把他的头颅砍下来,送到了许昌(东汉都城),向汉献帝邀功。公孙瓒的部下,要么战死,要么投降,曾经威震边疆的白马义从统帅,就这样落得个身死族灭的悲惨结局。
《后汉书·公孙瓒传》里记载了公孙瓒自杀前的情景:瓒自知必败,尽杀其妻子,乃自杀。绍兵遂入,尽诛其族党。短短几句话,却充满了悲凉——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猛将,最后只能用这种惨烈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实在让人唏嘘。
《后汉书》的作者范晔评价公孙瓒: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州里善士多被其害。意思是公孙瓒依仗自己的才能和兵力,不体恤百姓,只记别人的过错,不记别人的好处,一点小事就报复别人,州里的好人大多被他害死。这个评价很客观,既指出了公孙瓒的才能,也批判了他的残暴和短视。
公孙瓒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启示,这些启示直到现在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
第一,性格决定命运。公孙瓒的暴躁、猜忌、短视,注定了他的失败。他因为暴躁杀了刘虞,失去了民心;因为猜忌失去了赵云这样的人才;因为短视选择筑垒避敌,错失了翻盘的机会。这告诉我们,性格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多听别人的意见,不能因为自己的性格缺陷,影响自己的人生。
第二,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公孙瓒一开始能在幽州立足,靠的是抵御少数民族、保护百姓的功绩,可他后来杀刘虞、纵容士兵抢劫百姓,失去了民心,最后众叛亲离,只能困守易京。这告诉我们,不管是古代的诸侯,还是现代的领导者,都要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只有得到民心,才能长久地立足。
第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公孙瓒因为猜忌,不敢重用有能力的人,反而重用一些只会打仗的莽夫,导致自己身边没有能帮他出谋划策的人。而袁绍则不一样,他虽然也有缺点,但很会拉拢人才,重用麴义、田丰等有能力的人,最后打败了公孙瓒。这告诉我们,在团队中,要信任自己的下属,给他们发挥才能的机会,不能因为猜忌而错失人才。
第四,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反思。界桥之战失败后,公孙瓒没有反思自己的战术失误,反而选择逃避,筑垒避敌,最后只能走向灭亡。这告诉我们,人生中难免会遇到失败,遇到失败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反思自己的错误,总结经验教训,这样才能避免再次犯错,走向成功。
公孙瓒死后,他的故事渐渐被人遗忘,只有白马义从的威名,还偶尔出现在史书和小说中。他的一生,就像一场短暂而激烈的烟火,曾经光芒万丈,最后却归于公孙瓒传:从白马义从统帅到易京孤魂,把一手好牌打烂的汉末暴躁老哥沉寂。或许他到死都没明白,自己明明凭本事打出了一片天,为何最后会落得如此下场——他只看到了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却没看懂人心向背的重要;只迷信武力的强大,却忽略了谋略与仁德的力量。
参考《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