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 第27章 袁绍:四世三公讨董起,官渡一败尽烟消!

第27章 袁绍:四世三公讨董起,官渡一败尽烟消!(2 / 2)

一开始,袁绍的军队占据了优势。他派颜良率军攻打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北),曹操亲自率军去救白马。曹操知道颜良勇猛,就采用了谋士荀攸的计策,假装要攻打袁绍的后方,引诱颜良分兵,然后派关羽率军突袭颜良的军队。关羽在万军之中斩杀了颜良,袁军大乱,曹操趁机率军打败了袁军,解了白马之围。

袁绍听说颜良被杀,气得火冒三丈,又派文丑率军去追击曹操。曹操知道文丑也是一员猛将,就故意把粮草和武器丢在路边,引诱袁军抢夺。袁军士兵看到粮草和武器,都争先恐后地去抢,乱作一团。曹操趁机率军发起进攻,杀了文丑,又一次打败了袁军。

连续损失了颜良、文丑两员大将,袁军的士气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可袁绍依然没有醒悟,他还是觉得自己人多势众,能打败曹操。他率军继续向官渡推进,跟曹操的军队对峙了几个月。曹操的军队粮草越来越少,士兵们也很疲惫,很多人都想投降袁绍,曹操甚至都想放弃官渡,退回许昌。

就在曹操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袁绍手下的谋士许攸因为跟袁绍闹矛盾,背叛了袁绍,投靠了曹操。许攸给曹操带来了一个重要的消息:袁绍的粮草都囤积在乌巢(今河南封丘西),而且防守很薄弱,只要派人去烧掉袁绍的粮草,袁军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一听,大喜过望,立刻亲自率领五千精兵,冒充袁军,连夜赶往乌巢。曹操的军队到达乌巢后,立刻放火烧粮,袁军的粮草瞬间变成了火海。袁绍听说乌巢被烧,不仅没有派大军去救乌巢,反而觉得这是攻打曹操大营的好机会,他派张合、高览率军去攻打曹操的大营,结果被曹操的守军打得大败。

张合、高览一看袁绍大势已去,就率军投降了曹操。袁军听说粮草被烧,又失去了张合、高览两员大将,顿时军心大乱,士兵们纷纷逃跑。曹操趁机率军发起总攻,袁军大败,十万大军只剩下几千人,袁绍带着残余的士兵逃回了河北。官渡之战以曹操的胜利、袁绍的失败而告终。

官渡之战失败后,袁绍的实力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他手下的很多谋士和将领都投降了曹操,各地的割据势力也趁机反叛,袁绍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更让袁绍伤心的是,他的三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不仅没有团结一致,反而因为争夺继承权,互相攻打起来,把河北搞得鸡犬不宁。

袁绍看着自己一手建立的河北霸业渐渐崩塌,又想到自己曾经的辉煌,心里又气又急,很快就病倒了。公元202年,袁绍在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病逝,享年四十六岁。袁绍死后,他的三个儿子继续互相攻打,曹操趁机率军北上,先后打败了袁谭、袁熙、袁尚,夺取了河北四州,彻底消灭了袁家的势力。

袁绍的一生,堪称一手好牌打稀烂的典范。他出身顶级豪门,有四世三公的家族名望,有几十万大军,有顶级的谋士和猛将,本来有机会统一天下,可最后却因为自己的优柔寡断、刚愎自用、不听劝谏,导致了官渡之战的失败,最后落得个兵败病逝、家业覆灭的下场,实在让人惋惜。

《后汉书·袁绍传》里评价袁绍:袁绍初以豪侠得众,遂怀雄霸之图,天下胜兵举旗者,莫不假以为名。及临场决敌,则悍夫争命;深筹高议,则智士倾心。然矫情任算,不由雅度,内怀贰志,外示相从,故不能遂兼天下也。这段话很客观——既承认了袁绍早期的威望和能力,也指出了他的缺点,解释了他为什么没能统一天下。

对于袁绍,历史上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说他是,手握一手好牌,却因为自己的无能,最后打输了官渡之战,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也有人说他是悲情英雄,他虽然失败了,但他在汉末乱世中,凭借自己的家族名望和能力,建立了强大的河北霸业,也曾为了反抗董卓的暴政,做出过贡献,只是因为运气不好和一些失误,才导致了失败。

袁绍的失败,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他自己的缺点,导致了官渡之战的失败;客观原因是曹操确实很有能力,曹操的谋士和将领也很厉害,而且曹操能团结内部,不像袁绍那样内部矛盾重重。所以,袁绍的失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地说他是。

袁绍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教训,这些教训直到现在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

第一,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袁绍手下有田丰、沮授这样的顶级谋士,他们多次给袁绍提出过正确的建议,可袁绍却因为自己的刚愎自用,不听他们的建议,最后导致了失败。这告诉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尤其是那些有经验、有才华的人的意见,不能一意孤行。

第二,团结就是力量。袁绍的内部矛盾很严重,他的三个儿子互相攻打,谋士们也分成了两派,不能团结一致。而曹操的内部则很团结,谋士和将领们都能齐心协力,为曹操出谋划策。这告诉我们,不管是一个家庭、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团队,团结都很重要,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第三,不要轻视对手。袁绍因为自己实力强大,就轻视曹操,觉得自己能轻松打败曹操,结果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打得大败。这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视对手,不管对手的实力有多弱,都要认真对待,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很可能会因为轻视对手而失败。

第四,要学会果断决策。袁绍在很多事情上都优柔寡断,比如在是否发动官渡之战、是否确定继承人等问题上,总是犹豫不决,错过了很多好机会。比如,在官渡之战前,田丰劝他打持久战,他却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选择了贸然进攻;在确定继承人的问题上,他因为偏爱小儿子袁尚,又不想得罪大儿子袁谭,一直没下定决心,导致儿子们互相残杀。这告诉我们,在面对重要选择时,要学会果断决策,不能拖拖拉拉,否则很可能会因为犹豫而错失良机,甚至引发更大的问题。

第五,要懂得管理团队。袁绍虽然招揽了很多人才,却不懂得如何管理他们。他手下的谋士们因为支持不同的继承人,互相排挤、互相拆台;将领们也因为袁绍的偏心,心生不满。而曹操则懂得如何管理人才,他能根据谋士和将领的特长,给他们安排合适的岗位,还能平衡各方利益,让大家齐心协力为他效力。这告诉我们,不管是管理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团队,都要懂得如何识人、用人、留人,要能平衡各方利益,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否则再优秀的人才也发挥不出作用。

袁绍死后,他的故事并没有被遗忘。在民间,人们会用他的例子告诫后人:不要学袁绍,一手好牌打稀烂;在史书里,他被写成一个有野心却无能力的军阀,但也承认他在汉末乱世中曾经的辉煌。

一千多年来,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没人能否认,他是那个动荡时代里,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参考《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