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 第25章 张角:南华老仙授奇书,一声"苍天"惊朝野!

第25章 张角:南华老仙授奇书,一声"苍天"惊朝野!(2 / 2)

黄巾起义爆发后,东汉朝廷慌了神,赶紧派大军镇压。灵帝任命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儁为右中郎将,卢植为北中郎将,分别率领大军去镇压各地的黄巾军。这三个人都是东汉末年的名将,尤其是皇甫嵩,打仗特别厉害,朝廷本来以为靠他们能很快平定起义,可没想到,黄巾军的战斗力比他们想象的强多了。

首先是张角兄弟率领的巨鹿黄巾军。卢植带着大军来到巨鹿,想一举消灭张角的主力,可黄巾军虽然大多是农民,没经过正规训练,但胜在人多,而且个个都抱着推翻朝廷、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打仗特别拼命。卢植率军攻了好几次,都被黄巾军打得大败,只能退守营垒,不敢再进攻。灵帝听说卢植打了败仗,气得把他革职查办,派董卓去接替他,结果董卓也被黄巾军打得落花流水。

然后是颍川(今河南禹州)的黄巾军。颍川黄巾军的渠帅叫波才,他率领十几万黄巾军,先打败了朱儁的大军,然后包围了皇甫嵩率领的军队。皇甫嵩被困在长社(今河南长葛),手下只有几千人,粮草也快用完了,眼看就要被黄巾军消灭。可皇甫嵩是个老狐狸,他看到黄巾军的营寨都建在草丛里,又赶上刮大风,就想出了一个的主意。

当天晚上,皇甫嵩派士兵偷偷摸到黄巾军的营寨附近,放了一把火。大风一吹,火势蔓延得很快,黄巾军的营寨瞬间变成了火海。黄巾军士兵吓得乱作一团,皇甫嵩趁机率军冲锋,朱儁也率领援军赶到,两军夹击,把黄巾军打得大败,杀了几万黄巾军士兵,波才只能带着残余的士兵逃跑。

虽然颍川黄巾军失败了,但其他地方的黄巾军依然打得很猛。比如,南阳(今河南南阳)的黄巾军在渠帅张曼成的带领下,攻占了南阳城,杀了南阳太守褚贡;汝南(今河南汝南)的黄巾军在渠帅彭脱的带领下,打败了东汉的郡兵,攻占了汝南的很多县城。东汉朝廷的军队被黄巾军打得晕头转向,只能到处救火,根本顾不过来。

黄巾军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好的战绩,除了人多、士气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们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黄巾军每攻占一个地方,就会把贪官污吏杀了,把豪强的土地和粮食分给老百姓,老百姓都很欢迎黄巾军,有的甚至主动加入黄巾军,帮他们运送粮草、传递消息。可以说,黄巾军不仅是一支起义军,更像是一支农民子弟兵。

就在黄巾军节节胜利的时候,一个坏消息传来:张角生病了,而且病得很严重。原来,张角自从起义爆发后,就一直忙着指挥各地的黄巾军作战,吃不好、睡不好,再加上年纪大了(当时张角已经五十多岁了),身体很快就垮了。

张角知道自己快不行了,他把张宝、张梁叫到身边,嘱咐他们:一定要带领兄弟们坚持下去,推翻东汉朝廷,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说完,就咽了气。张角的死,对黄巾军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失去了的领导,黄巾军的士气一下子低落了很多,各地的黄巾军也开始各自为战,没有了统一的指挥。

张角死后,张梁接替他,率领巨鹿的黄巾军继续抵抗东汉军队。皇甫嵩在打败颍川黄巾军后,也率军来到巨鹿,攻打张梁的军队。张梁虽然很勇猛,但比起皇甫嵩还是差了点火候。一开始,张梁率领黄巾军多次打败皇甫嵩,可皇甫嵩很有耐心,他知道黄巾军士气正盛,就采取坚守不出的策略,跟黄巾军打持久战。

黄巾军打了几天,见皇甫嵩一直不出战,士气渐渐低落下来。皇甫嵩看准时机,在一个深夜,率领大军突然向黄巾军的营寨发起进攻。黄巾军士兵毫无防备,被打得大败,张梁在乱军中被杀死,三万多黄巾军士兵战死,五万多黄巾军士兵被逼得跳进河里淹死,巨鹿黄巾军的主力几乎被全歼。

皇甫嵩为了震慑黄巾军,还派人挖开了张角的坟墓,把他的尸体拖出来,砍下头颅,送到洛阳去邀功。灵帝看到张角的头颅,高兴得不行,下令封皇甫嵩为都乡侯,赏给他很多钱财和土地。

张梁死后,张宝率领残余的黄巾军在下曲阳(今河北晋州)继续抵抗东汉军队。皇甫嵩和钜鹿太守郭典率军攻打张宝,张宝虽然顽强抵抗,但寡不敌众,最后也被杀死,十万多黄巾军士兵战死。至此,张角兄弟率领的黄巾军主力全部被消灭,黄巾起义的核心团队彻底瓦解。

张角兄弟虽然死了,但黄巾起义的余波并没有平息。很多地方的太平教信徒依然在坚持起义,比如,益州(今四川、云南一带)的黄巾军在马相的带领下,攻占了成都,杀了益州刺史郗俭;青州(今山东一带)的黄巾军发展到了几十万人,多次打败东汉的军队;徐州(今江苏一带)的黄巾军也攻占了很多县城,成为当地的一大势力。

东汉朝廷虽然最后镇压了这些黄巾军余部,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军队损失惨重,国库空虚,地方官员为了镇压黄巾军,纷纷招募私兵,拥兵自重,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比如,董卓、袁绍、曹操、刘备、孙坚等人,都是在镇压黄巾军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他们后来成为了东汉末年的军阀大佬,互相攻打,把天下搞得大乱。

张角虽然没能实现天下大吉的目标,但他也不是毫无收获。他创立的太平教,虽然在起义失败后受到了镇压,但并没有完全消失,后来演变成了道教的一个分支,对中国的宗教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他领导的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为后来的农民起义树立了榜样,比如唐朝的黄巢起义、明朝的李自成起义,都借鉴了黄巾起义的一些做法。

对于张角,历史上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说他是邪教教主,靠迷信欺骗老百姓,发动起义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社会动荡;也有人说他是农民英雄,敢于反抗腐败的东汉朝廷,为老百姓争取利益,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客观来说,张角既不是纯粹的邪教教主,也不是完美的农民英雄。他创立太平教,用符水治病的方法吸引信徒,确实带有一些迷信色彩,而且他发动起义,虽然是为了推翻腐败的朝廷,但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后汉书》里记载,黄巾起义期间,全国的人口减少了一半,很多人要么死于战乱,要么死于瘟疫和饥荒。

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张角的贡献。在东汉末年那个黑暗的时代,朝廷腐败,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是张角第一个站出来,带领老百姓反抗不公,他提出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不仅激励了当时的老百姓,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反抗压迫的象征。而且,他创立的太平教,虽然有迷信成分,但也包含了平均主义的思想,比如主张人无贵贱,皆天所生,这在当时是很先进的,反映了老百姓对平等、幸福生活的向往。

《后汉书》的作者范晔评价张角:角等知势不可为,遂作乱。自张角之后,群盗蜂起,天下大乱。这段话虽然没有直接评价张角的好坏,但也承认了张角对东汉末年历史的影响——是张角点燃了反抗的火焰,让天下人看到了推翻腐败朝廷的可能。

参考《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