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魏国态度强硬,韩昭侯当机立断:帮赵国!他亲自带兵救援,虽然没打赢,但赵国记了他一份情,魏国也觉得韩国不好惹,算是赚了。
对付西边的秦国,韩昭侯更有一套。秦国想打韩国,派使者来试探。韩昭侯直接把使者领到兵器库,指着堆积如山的弩箭说:你看咱这装备,够你们秦国喝一壶不?又带他去农田看粮仓:咱粮食够吃十年,想打持久战?奉陪到底!秦国使者回去一说,秦孝公觉得韩国不好啃,暂时就歇了心思。
但韩昭侯也不是一味硬刚。有一次秦国真打过来了,韩国丢了两座城。韩昭侯赶紧派使者去秦国求和,送上美女和粮食,还说:以后咱韩国就是秦国的小弟,大哥有啥吩咐尽管说。秦国人见好就收,两国暂时停战。大臣们觉得憋屈,韩昭侯却说:咱现在打不过,先忍忍,等攒够了实力再说。
韩昭侯的抠门,在战国诸侯里是出了名的。他不仅对大臣严,对自己更严,简直把刻进了dNA里。
有一次他的裤子破了个洞,侍从说:给您做条新的吧。韩昭侯摆摆手:补补还能穿,做条新的得花多少布?那些布够士兵做两件战袍了。直到裤子补得实在没法看,他才勉强换了一条。
宫里的蜡烛快用完了,他不让侍从去买,而是把晚上不用的宫殿里的蜡烛收过来,凑合用。大臣们劝他:大王,您这也太节俭了,传出去让人笑话。韩昭侯却说:笑话就笑话,省钱是真的。国库的钱,一分都得用在正经地方。
最有意思的是他对的较真。有一次他跟大臣们约定好时间开会,结果自己睡过头了。等他赶到朝堂,大臣们都在等着。韩昭侯二话不说,让人把自己的车夫打了一顿:都是你没提醒我,害大家等这么久!又罚自己三天不许喝酒吃肉,算是自我惩罚。这事传开后,韩国人都说:国君说话算数,咱也得好好干活。
申不害有时候想给自己的亲戚谋个官,韩昭侯直接拒绝:相国,你教我要按规矩办事,自己咋能破例?申不害没辙,只能让亲戚凭本事考试,最后还真考上了,这才没话说。
韩昭侯在位三十年,韩国愣是从一个谁都能欺负的小国,变成了硬骨头。秦国、魏国、楚国几次想打韩国的主意,都没占到便宜。韩国的弩箭、宝剑成了各国争抢的宝贝,靠着卖兵器,国库也慢慢鼓了起来。
《史记》里说他申不害相韩,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这评价算是相当高了。要知道,在战国那个弱肉强食的年代,能做到诸侯不来侵伐,已经很不容易了。
晚年的韩昭侯身体不太好,但还是天天盯着朝政。有一次他病倒了,大臣们都很担心,劝他好好休息。韩昭侯却说:我歇着了,国家的事咋办?韩国这家底,是一点点攒起来的,可不能在我手里败了。
他去世的时候,韩国百姓都很伤心,好多人自发地去送葬。有人说:国君这辈子没享过啥福,净为国家操心了。
韩国后来还是被秦国灭了,但那是几十年后的事了。至少在韩昭侯手里,韩国活成了让人不敢小看的样子。这就够了,不是吗?
参考《战国策》《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