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防强魏西拒秦,南防楚蛮北结盟。
内修法度攒家业,韩地终成立足根。
韩昭侯上台那年,韩国正处在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尴尬境地。往前数,他老爹韩共侯跟魏国掐架输了,割了不少地盘;往旁边看,西边的秦国跟打了鸡血似的扩张,南边的楚国天天惦记着中原的肥肉,北边的赵国也不是善茬。用《史记·韩世家》里的话说,就是韩之先与周同姓,姓姬氏......韩氏功少,而地多灭,唯韩独存——简单说,就是韩国家底薄,能活到现在全靠运气。
换作别的诸侯,接手这么个烂摊子,要么躺平摆烂,要么硬着头皮跟大国死磕。但韩昭侯不,这哥们是个天生的算账高手,刚继位就召集大臣开了三天三夜的会,最后拍板:硬拼咱不行,咱得玩智取。
怎么智取?他先把宫里的奢侈品全清了,连自己吃饭的玉碗都换成了陶碗,大臣们看得直瞪眼。韩昭侯却说:钱得花在刀刃上,咱国库就这点银子,打一场仗够买多少粮食?养多少士兵?这波操作下来,朝堂上下都明白:新老板是个务实的主儿,想靠拍马屁混日子的可以卷铺盖了。
韩昭侯这辈子最成功的投资,就是重用了申不害。
申不害这哥们是郑国人,郑国被韩国灭了之后,他就成了韩国的前朝遗民。这人没啥背景,全靠一张嘴和一肚子计谋混饭吃。有一次韩昭侯召见他,问:你看咱韩国现在这情况,咋整?申不害眼皮都不抬:简单,学秦国变法,但咱不变那么狠,主打一个字。
韩昭侯眼睛一亮:术申不害说:就是国君得会耍手段,让大臣们摸不透你的心思,该赏的赏,该罚的罚,谁也别想糊弄你。这话算是说到韩昭侯心坎里了,当场拍板:就你了,当咱韩国的相国!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韩国的老贵族们不乐意了:一个亡国奴凭啥当相国?韩昭侯不管这套,直接放话:谁不服申相国,就是不服我!有个叫侠累的大夫跳出来反对,没过三天就被查出贪赃枉法,直接给罢了官。从此没人敢吱声,申不害得以甩开膀子干。
申不害的变法确实有一套。他让韩昭侯把权力攥在自己手里,官员任免全凭业绩,不管你是不是贵族;又把全国的兵器作坊整合起来,韩国的弩箭本来就有名,经他这么一折腾,成了战国特种兵装备,有记载说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射程能到六百步之外,这在当时绝对是大杀器。
最绝的是申不害教韩昭侯的驭臣术。有一次韩昭侯穿着衣服睡觉,醒来发现裤子不见了,侍从赶紧解释:天太冷,我怕您冻着,给您盖起来了。韩昭侯却把负责衣物的官员叫来骂了一顿:你本职工作没做好,还让别人越俎代庖,失职!这事传开后,大臣们吓得赶紧各守本分,谁也不敢乱掺和别人的活儿。
光靠变法还不够,韩国夹在中间,得会。韩昭侯在这方面绝对是影帝级选手。
那时候魏国是中原霸主,魏惠王天天琢磨着欺负周边小国。韩昭侯一看不对劲,赶紧派使者去魏国送礼:大哥您最牛,我们韩国愿意跟着您混。魏惠王挺得意,就没打韩国的主意。可转头韩昭侯又偷偷跟赵国结盟:咱哥俩互相照应,魏国要是打我,你得帮我;打你,我也帮你。
有一次魏国真的要打赵国,赵国派人来求救。韩昭侯召集大臣开会,问:咱帮还是不帮?大臣们吵成一团,有的说帮,有的说不帮。韩昭侯没说话,私下找申不害:你咋看?申不害说:先别急,派人去魏国看看魏惠王的态度,再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