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杨贵妃,李隆基就彻底不管朝政了。他跟杨贵妃每天在宫里喝酒、唱歌、跳舞,还专门让人从岭南快马运送荔枝给杨贵妃吃,“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奢靡劲儿,比当年的隋炀帝还过分。杨贵妃的家人也跟着鸡犬升天,她的三个姐姐分别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弟弟杨国忠更是被提拔成了宰相。
杨国忠比李林甫还坏,而且更蠢。他当上宰相后,不仅贪污受贿,还到处树敌,尤其是跟安禄山不对付。安禄山是个胡人,长得又胖又黑,肚子大得跟怀孕似的,走起路来一摇一摆,可肚子里装的不是油水,是坏水。他很会讨好李隆基和杨贵妃,甚至认杨贵妃当“干娘”,每次见了杨贵妃,都先给“干娘”行礼,再给李隆基行礼,还说“我们胡人都是先母而后父”,哄得李隆基哈哈大笑。李隆基觉得安禄山忠诚,就把范阳、平卢、河东三个节度使的位置都给了他,让他手握十五万大军,占了唐朝边防军的三分之一。
杨国忠看安禄山不顺眼,老是在李隆基面前说安禄山要谋反,安禄山也怕杨国忠害他,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真的反了。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打着“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以清君侧”的旗号,率领十五万大军南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
刚开始的时候,李隆基还不信安禄山会反,以为是有人造谣,直到安禄山的军队打下了博陵、藁城,他才慌了神,赶紧派兵去抵挡。可这时候的唐朝军队,早就不是开元年间的精锐了,很多士兵都是临时招募的农民,没经过训练,根本打不过安禄山的铁骑。安禄山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打下了洛阳,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
接下来,安禄山又率军攻打潼关。潼关是长安的东大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当时守潼关的是哥舒翰,他知道安禄山的军队虽然凶猛,但长途奔袭,粮草不足,只要守住潼关,等叛军粮草耗尽,自然就会退兵。可杨国忠却在李隆基面前瞎指挥,说哥舒翰拥兵自重,不敢出战,逼着哥舒翰出关迎敌。哥舒翰没办法,只能哭着领兵出关,结果中了安禄山的埋伏,十几万大军全军覆没,哥舒翰也被俘虏了。
潼关一破,长安就暴露在叛军面前。李隆基这时候彻底慌了,再也没有了当年的帝王气概,带着杨贵妃、杨国忠,还有少数亲信,偷偷从长安出逃,往四川方向跑。《旧唐书·玄宗纪》里写“甲午,将谋幸蜀,乃下诏亲征,仗下后,士庶恐骇,奔走于路”,说的就是李隆基假称要亲征,其实是偷偷逃跑的事儿。
跑到马嵬坡(今陕西兴平)的时候,随行的士兵哗变了。士兵们又饿又累,心里满是怨气,都觉得这场战乱是杨国忠和杨贵妃引起的,于是在陈玄礼的带领下,围住了李隆基的营帐,要求处死杨国忠和杨贵妃。李隆基看着底下愤怒的士兵,知道自己要是不答应,别说当皇帝了,小命都保不住。他只能下令处死杨国忠,杨国忠被士兵们乱刀砍死,脑袋还被挂在马背上示众。
可士兵们还不罢休,说“杨国忠谋反,杨贵妃也不能留着”。李隆基看着哭成泪人的杨贵妃,心里舍不得,可他也没办法。《新唐书》里记载“帝不得已,与妃诀,引而去,缢死佛室”,李隆基只能赐给杨贵妃一条白绫,让她在佛堂里自缢身亡。那一年,杨贵妃才三十八岁。《新唐书·杨贵妃传》里写“玄宗幸蜀,贵妃从,至马嵬坡,六军不发,请诛贼臣国忠、贵妃,乃赐贵妃死,年三十八”。
杀死杨贵妃后,士兵们才肯继续前进。李隆基看着杨贵妃的尸体,心里不知道是啥滋味——他曾经拥有天下,拥有最爱的女人,可现在,天下大乱,爱人惨死,他这个皇帝,当得真够窝囊的。
李隆基逃到四川后,长安很快就被安禄山的叛军占领了。而他的儿子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登基称帝,就是唐肃宗,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李隆基得知这个消息后,心里肯定不好受,但他也知道,自己已经无力回天,只能默认了这个事实。
后来,郭子仪、李光弼等将领率领唐军,在回纥军队的帮助下,开始反攻叛军。经过几年的苦战,唐军终于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安史之乱也逐渐平息。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李隆基被接回了长安。可这时候的长安,已经不是他当年熟悉的长安了,皇宫也不是他当年的皇宫。他被安置在兴庆宫,虽然还是太上皇,但手里没有一点权力,身边只有几个老宫女和老太监陪着。他经常一个人坐在宫里,看着杨贵妃的画像发呆,回忆着开元盛世的繁华,回忆着和杨贵妃在一起的日子,可这些都已经成了过眼云烟。
有一次,李隆基想出去逛逛,结果被士兵拦住了,说“陛下(指唐肃宗)有令,太上皇不能随便出宫”。李隆基只能无奈地回到宫里,心里充满了凄凉。《旧唐书·玄宗纪》里说他“晚年多疾,迁居西内甘露殿,不甚出见,左右惟高力士、陈玄礼等数人”,可见他晚年的生活有多孤独。
同年四月,李隆基在孤独和悔恨中去世,享年七十八岁。他死后,唐肃宗也在一个月后去世了。
李隆基的一生,就像一场过山车,从低谷爬到巅峰,又从巅峰摔回低谷。他开创了开元盛世,把唐朝推向了最辉煌的时刻,可他晚年的昏庸,又亲手毁了这个盛世,让唐朝从此由盛转衰。《旧唐书》评价他“玄宗以雄才大略,再清内难,遂践大位,开元之际,励精政事,海内殷盛”,但也批评他“天宝之后,稍怠庶政,耽于声色,宠任奸佞,以致祸乱”。
功过是非,自有青史评说。但不管怎么说,李隆基都是唐朝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之一,他的故事,就像一首悲壮的史诗,永远留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参考《旧唐书·玄宗纪》《新唐书·杨贵妃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