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儿喜欢花,萧宝卷就把皇宫里的空地全种上花草,还派人到全国各地搜罗奇花异草,运费比花草本身还贵。她喜欢珠宝,萧宝卷就命人把金子打成莲花贴在地上,让潘玉儿光着脚在上面走,美其名曰步步生莲花——这就是典故的由来。有大臣统计,光花在潘玉儿身上的钱,就够全国军队吃三年,萧宝卷却笑着说:钱花了再赚,美人开心最重要。
为了让潘玉儿住得舒服,他下令建造玉寿殿,柱子上包着金子,墙壁上嵌着珍珠,连地面都用麝香和泥土混合铺成,人走上去香喷喷的。工匠们加班加点干活,稍有怠慢就被砍头,搞得京城工匠都快逃光了。有回殿顶的琉璃瓦不够,他竟下令拆了寺庙的佛殿,把琉璃瓦抢来用,气得和尚们直骂。
这时候的南齐早已是风雨飘摇,北边的北魏虎视眈眈,国内的藩王也蠢蠢欲动。可萧宝卷满脑子都是怎么玩,大臣们上奏说某地饥荒某地叛乱,他要么说知道了,要么干脆把奏折扔一边。有个老臣哭着劝他:陛下再这样下去,国家就完了!他不耐烦地说:你这老头烦不烦?再吵把你舌头割了!
萧宝卷杀人,从来不需要理由,有时候就像玩游戏。《南史》说他性猜忍,杀戮无常,看谁不顺眼,抬手就砍。有回他骑马经过领军府,看到将军萧坦之家里人多,就问:这老头家怎么这么热闹?旁边太监煽风点火:他可能在密谋造反呢。当天晚上,他就带着卫队冲进萧坦之家里,把一家老小全杀了,连刚出生的婴儿都没放过。
大臣们上朝前都得跟家人告别,生怕一去不回。宰相江祏劝他别老出去玩,要多管管国事,他表面点头,转头就派刺客把江祏杀了,还把江祏的头挂在城门上示众。有个叫沈文季的老臣,退休在家养老,就因为以前劝过他几句,被他诬陷谋反,满门抄斩。《南齐书》里列的被杀大臣名单,密密麻麻写了好几页,搞得朝廷里没人敢说话了。
他杀人还杀出了。有回他觉得某个太监长得不顺眼,就把太监绑在柱子上,自己拉弓射箭,结果没射中,就让旁边的侍卫轮流射,直到把太监射成刺猬才罢休。还有一次,他在宫里玩打仗游戏,让宫女太监们分成两队,互相厮杀,谁要是不肯真打,就被他当场砍死,宫里天天惨叫声不断。
最荒唐的是,他觉得杀大臣不过瘾,竟把主意打到了藩王头上。当时的雍州刺史萧衍(后来的梁武帝)拥兵自重,他派刺客去行刺,结果刺客被萧衍抓住了。萧衍一看这皇帝太不是东西,干脆起兵造反,打出清君侧的旗号,一路向建康杀来。
永元三年(公元501年),萧衍的大军包围了建康城,城外杀声震天,城内人心惶惶。可萧宝卷还在宫里玩得正嗨,他听说城外打仗了,竟带着太监们登上城楼看热闹,还笑着说:这些人打仗跟演戏似的,一点都不专业。
守城的将士们饿得拿不动刀,请求朝廷发军饷,萧宝卷却指着仓库里的金银说:这些是我的,凭什么给他们?有将军哭着求他:陛下,再不给钱,士兵们就投降了!他不耐烦地说:投降就投降,我再重新招一批不就行了?《南史》里这一段看得人哭笑不得:帝谓茹法珍曰:须来至白门前,当一决。兵至,乃聚兵为固守计,而仓廪空竭,军人怨怒。
城破前一天,萧宝卷还在跟潘玉儿喝酒,喝到半夜突然说:我要去城外看看我的军队。他换上军装,带着几个侍卫偷偷溜出城,结果被叛军发现,吓得屁滚尿流跑回宫里。回宫后他还不死心,竟让人把宫里的金银珠宝打包,准备跑路,说:不行就去荆州,那边还有我的人。
可他没机会跑了。当晚,宫里的太监和侍卫们觉得跟着这昏君没活路,干脆联合起来谋反。萧宝卷听到动静,从床上爬起来就跑,嘴里还喊着:潘玉儿,快跟我走!没跑几步就被太监赶上,一刀砍在膝盖上,他倒在地上骂道:你们敢杀天子?话音未落,脑袋就被砍了下来。
这年萧宝卷才十九岁,当了三年皇帝,把好好的南齐折腾得亡了国。后来萧衍登基,看着潘玉儿叹气道:这女人太美,留着是祸害。还是把她杀了。倒是那支萧宝卷用牙叼过的白虎幢,被人当成收了起来,成了他荒唐一生的最后见证。
参考《南齐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