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 > 第249章 深空歼星舰动工,星际决战铸利刃

第249章 深空歼星舰动工,星际决战铸利刃(1 / 2)

第249章:深空歼星舰动工,星际决战铸利刃

上海江南造船厂的船坞内,一块重达5000吨的合金板被巨型起重机吊起,稳稳安放在龙骨上——这是人类首艘“深空歼星舰”“盘古”号的第一块船体部件,今天正式动工,它将成为对抗噬星族主力舰队的终极武器。

“‘盘古’号全长3000米,排水量100万吨,搭载10门双联装星核主炮、500个导弹发射单元和2000架‘天蛾’战机,堪称‘移动的太空堡垒’。”造船厂总工程师周工指着设计图,“它的曲率引擎能让速度达到2倍光速,续航100光年,足够打到噬星族的老巢。”

吴昊站在虚拟驾驶舱内,体验着舰桥的操作界面:“天蛾为‘盘古’号量身打造了‘智能指挥系统’,能同时操控10万架无人机,分析1000个战场目标。刚才的模拟测试中,系统在0.5秒内就制定出最优攻击方案,比人工决策快10倍。”

战舰的防御系统同样逆天。外层是“量子护盾”,用叠加态粒子形成屏障,可硬抗3000太瓦激光的照射;内层的“蜂窝装甲”由数百万个独立单元组成,即使部分被击穿,也能快速封闭缺口——这是结合了泽尔人的能量护盾技术和地球的结构力学创新。

“最核心的是‘反物质-核聚变’双动力系统。”周工调出引擎参数,“平时用核聚变巡航,战斗时切换反物质引擎,瞬间爆发3倍推力,能轻松摆脱敌方的引力陷阱。燃料舱可储存1吨反物质,足够进行10次星际跳跃。”

建造过程将持续5年,需要全球产业链协同:德国提供特种钢材,巴西供应稀土,泽尔人负责量子护盾的核心部件……仅第一阶段就需要10万名工人和5000家配套企业参与。

“昨天大鹰帝国主动提出,要派200名工程师加入项目。”周工笑着说,“他们的太空电梯技术落后,想靠合作换我们的反物质储存技术。”

吴昊摇摇头:“技术可以共享,但核心的‘星核炮冷却系统’必须保密。天蛾分析过,大鹰帝国的军工体系有噬星族的内鬼,上次先遣队能提前抵达,很可能是他们泄露了预警网的参数。”

动工仪式上,当第一块合金板与龙骨焊接时,火花在船坞内飞溅,像星星点亮了夜空。全球数十亿人通过直播观看这一幕,不少人在屏幕前落泪——这不仅是一艘战舰,更是人类团结对抗威胁的象征。

王鹏望着设计图上的“盘古”号,语气坚定:“等它下水,我们就能主动出击,把战场推向噬星族的领地,而不是在太阳系被动挨打。”

吴昊深以为然。深空歼星舰的动工,标志着人类的战略从“防御”转向“反攻”。当“盘古”号的主炮在星海中怒吼时,那将是文明向掠夺者发出的最强反击——宇宙或许冰冷,但总有敢于点燃烽火的种族,用勇气和智慧守护家园。

船坞的巨型显示屏上,“盘古”号的三维模型缓缓旋转,每一处细节都透着威慑力——舰首的撞角用高密度中子星材料打造,能直接撞碎敌方护卫舰;舰身两侧的舷窗其实是伪装的激光发射口,可瞬间释放出覆盖360度的防御网;尾部的备用引擎舱暗藏玄机,必要时能分离成3艘小型突击舰,出其不意绕后夹击。

“光是这个撞角,就耗费了3个月才锻造完成。”周工拍了拍合金板,“中子星材料在地球上极难稳定,我们用了泽尔人的‘超低温锻造法’,才让它既保持硬度又不失韧性。”

吴昊的指尖在虚拟界面上划过“量子护盾”的参数区:“护盾的能量转化率提升了多少?上次测试时,持续运转1小时就会过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