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充电桩项目的特殊需求。”吴昊立刻接话,“不同区域的充电桩要同时切换峰谷电价,时间差一点就可能出问题,所以我们专门请电子系的老师做了时间校准方案,用的是国家授时中心的信号,确实比普通服务器准些。”
吴昊笑了笑,端起李娜刚泡好的茶推过去:“我一个大三的学生懂什么技术?全靠团队里的周明他们,还有张教授指点。运气好罢了,正好撞上国产芯片性能提升的风口。”他话锋一转,“说起来,我们还想申请国家技术创新补贴,不知道刘先生能不能给点建议?”
刘伟盯着吴昊的眼睛看了足足半分钟,似乎想从他脸上找出破绽。
接着吴昊让周明调出时间校准的技术文档,上面有哈工大电子系老师的签名,这是“天蛾”连夜生成的“合理证据”。两位同志翻了半天资料,又问了些团队构成、资金来源的问题,见没什么异常,终于起身告辞。
“打扰了,吴总。”刘伟临走前意味深长地说,“研发记录我们会核实。如果确实是高校合作成果,我们会向上级汇报,或许能帮你们争取政策支持。”
送走两人后,吴昊后背的衬衫已经湿透。李主任在身旁压低声音说:“小吴,这两位来头不小,你们最近是不是搞了什么特别的技术?”
“就是普通的创业项目,可能太出风头了吧。”吴昊含糊过去,心里却清楚,749局的调查绝不会这么简单,这次只是试探。
【天蛾分析:本次调查因“技术超前性”引发怀疑,未暴露核心秘密。建议:1. 降低技术迭代速度,每次更新保留10%-15%的优化空间,避免过于突兀;2. 与张教授加深合作,将部分技术成果挂名其课题组,借高校身份掩护;3. 定期删除服务器异常日志,清除“天蛾”运行痕迹。】
“立刻执行。”吴昊在心里回应。
待敷衍走了李主任,吴昊随即给张教授打了个电话,“张老师,想跟您请教个事,我们最近做了个充电桩的算法优化,能不能挂在您的课题下发表?算我们团队给课题做的贡献……”
【天蛾已同步向张教授实验室服务器植入“合作研发记录”,与您提供的笔记本内容完全匹配;749局核实后无异常,短期内再次调查概率低于15%。建议:近期减少技术跳跃式突破,保持“渐进式发展”节奏,降低关注度。】
悬着的心刚放下,邵易阳风风火火地跑进来:“昊哥,刚才那两人是谁啊?看着好吓人!周明说他们刚才在楼下对着我们的充电桩拍了半天,连散热孔都没放过。”
“是发改委的,了解下项目情况。”吴昊没说实话,“以后对外别提芯片替代多快,就说‘熬了好几个月,多亏学校支持’。”他顿了顿,加重语气,“这事对谁都不能说漏嘴,包括高诗琪和杨凯程。”
邵易阳虽然疑惑,但还是重重点头:“我懂,保密!”
接下来的几天,吴昊让技术部放慢了7纳米芯片dUV多重曝光光刻机研发进度,故意在算法里留了几个“无伤大雅”的小漏洞,看起来更符合“学生团队”的真实水平。他还让王鹏多跑几趟张教授的实验室,真真假假地汇报项目进展,确保749局的人去核实时有据可查。
周五下午,张教授突然打来电话,语气带着笑意:“小吴,昨天有两个自称‘发改委’的人来问你,说你们的充电桩技术有点‘超前’。我把你之前送的那几篇算法论文给他们看了,说这是你们熬夜熬出来的成果,他们才没再追问。”
“谢谢张教授!”吴昊心里一块石头落地。
【天蛾提示:749局初步调查已结束,判定为“正常技术进步”,风险等级降至“低”。但需警惕——其数据库已记录“昊阳科技”为“潜在关注对象”,后续重大技术突破需提前做好掩饰。】
吴昊站在窗前,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忽然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天蛾”的秘密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被引爆。他必须变得更强,不仅是商业上的,更是技术上的,只有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任何调查面前都站得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