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道观纳眼线(2 / 2)

她目光淡淡扫过己的名字,以及……擅长些什么。”

话音刚落,一个站在前排,眉眼间带着几分伶俐的宫女便抢先一步,福身行礼,声音清脆:“奴婢月蘅,年十七,擅长烹煮各类茶饮。”她又抬头偷瞄了一眼凉亭中间是桌上的棋盘,继续说道,“奴婢在家时也曾粗浅学过棋艺,虽技艺不精,但若公主殿下闲暇无聊,奴婢或可陪殿下手谈一二,略解烦闷。”她语速稍快,带着一种急于表现、渴望被留下的迫切。

有人开了头,其他宫女也纷纷开口,或说擅长女红,或说擅长莳花,或说擅长梳头,都想在这位新主子面前留下印象。

轮到第八个宫女时,她声音不大,与其他人的踊跃相比,显得格外内向:“奴婢……奴婢云芝,今年二十。没什么特别擅长的。之前是在尚服局做些杂事,为贵人们准备衣物。”像是突然想起,云芝说道,“奴婢也学过一点梳头。”她低着头,手指不安地绞着衣角,一副老实巴交、不太起眼的模样。

沈澄葭又随意问了几句诸如年纪、籍贯、家中还有何人之类的话。

月蘅立刻回道:“奴婢京城人士,家中已无亲人,愿一辈子尽心侍奉公主殿下!”

而云芝也在其他宫女说完后,才小声答道:“奴婢老家在江南余杭。幼时家乡水患,随父母逃难至京城。后来……后来幸得贵人看重,入了宫。如今家中还有老母,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二妹妹……前年已经出嫁了。”她回答得详细,甚至有些琐碎,更显得没什么心机。

沈澄葭的目光在低眉顺眼的云芝和眼神灵动的月蘅之间流转片刻,最终开口,声音不容置疑:“既然如此,云芝,月蘅,日后便留在本宫身边近身伺候吧。”

如此一来,沈澄葭身边便有了四个贴身婢女:春桃,掌管与秋菱的联系及膳食,是心腹中的心腹;春杏,作为后备,必要时可假扮沈澄葭在若水院掩人耳目,机敏但尚需磨砺;云芝,负责梳妆与衣物收纳;月蘅,名义上负责奉茶。

“其余八人,”沈澄葭对管事嬷嬷道,“本宫身边用不了这许多人。便分为两班,轮流上值即可,平日无需她们做什么。只是这皇家道观,日子清苦,还望诸位能守好本分,耐得住寂寞。待时机合适,本宫自会向皇后娘娘陈情,放你们出宫归家。今日先下去安顿,熟悉一下环境,明日再来当值。”

管事嬷嬷应下,带着神色各异的宫女们退了下去。

凉亭内恢复了安静。春杏看着那些人离开的方向,忍不住凑近,小声问道:“小姐,您为什么偏偏留下那个云芝和月蘅啊?那个月蘅一看就心思活络,那个云芝又闷闷的……”

沈澄葭用银匙舀起一点半融化酥山,慢条斯理地品尝着,笑而不语。

春杏见她这般,想起当初挑选人去孙雨薇身边时,小姐选了沉稳的春碧,而非自己,心头顿时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她不是怨小姐,而是气自己。为什么总是看不透小姐的布局?为什么春碧就能明白,自己却总慢了一步?

她低下头,声音闷闷的,带着明显的沮丧和自我怀疑,小声嗫嚅道:“小姐……是不是奴婢太笨了,总是……总是想不明白您的深意?”

那语气里,委屈倒成了其次,更多的是对自己无法达到主子期望的懊恼和焦急。

沈澄葭放下银匙,转头看向她,目光里没有责备,反而带着一丝引导的意味:“我不需要只会传声应名的木头。我需要的是,”她略顿一下,寻找更精准的表述,“是能在我未开口时,便知风向;在我抬手前,便懂意图的……自己人。要像延伸出去的手脚,用得顺遂,更要像自己的唇舌,懂得何时该发声,何时该缄默。”

她指了指桌上的棋盘,语重心长:“就像这下棋,不能只看眼前一步。为什么要留下她们,这其中的关窍,需要你自己去琢磨。今日你便好好想想,明日再来告诉我,你的答案。”

春杏看着那纵横交错的棋盘,又看看沈澄葭深邃的眼眸,似懂非懂,但那份急于证明自己的心让她用力点了点头:“是,小姐!奴婢一定好好想,绝不让您失望!”

沈澄葭微微一笑,重新将目光投向棋局。身边的每个人,都是一步棋。春杏这块璞玉,还需精心雕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