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道观纳眼线(1 / 2)

玉泉山脚下那家不起眼的茶馆里,沈静松留下的口信被快马加鞭送到了上清观。

沈澄葭展开纸条,上面是兄长略显潦草却难掩轻快的字迹:已劝回阿娜日,送其返京与阿史那商议。待南疆归来,便请陛下赐婚。今夜禀明母亲,亦会修书父亲。明日南下剿匪,勿念。

字里行间透着的笃定,让沈澄葭唇角微扬。这木头哥哥,总算开了点窍。

然而,轻松只是一瞬。她指尖轻轻敲着桌面,眸中思绪流转。兄长与阿娜日虽已互通心意,但阿娜日的婚事本身,就是一块惹眼的肥肉,难保不会有人借此做文章,散布“北戎公主与沈家不和,负气回京”之类的谣言,以此离间,或是在陛

“春桃,”她唤来心腹,“你还是需要回京一趟,找到秋菱。按照之前的安排,告诉她,若京城有关于阿娜日公主与沈家不睦的风声流出,就立刻引导舆论,只说兄长是奉命护送公主回京,在阿史那王子离京前,让公主得以与兄长团聚,以全兄妹之情,彰显两国邦交和睦。”

“是,小姐。”春桃领命,毫不拖泥带水地转身离去。

沈澄葭独自沉吟。兄长此去南疆剿匪,只带两名亲随,却要从派系林立、关系盘根错节的江淮大营中挑选一千人。那地方与北疆沈家军全然不同,里头塞满了各路地方世家塞进来的子弟,关系盘根错节,山头林立,是个只听调令、难听指挥的泥潭。

她心下清明:哥哥怕是把这事想得简单了,只想着剿匪立功便能凯旋请旨。可南疆那潭水,浑着呢。他单枪匹马过去,既要从那些油滑的兵卒中挑出千人,又要领着这群心思各异的人进山剿匪,期间还得平衡各方势力,稍有不慎便是寸步难行。

只怕……剿灭区区一个云雾山,远非终点。这差事一旦沾手,便难以轻易脱身。阿娜日在京中,恐怕有的等了。

果然,不久后,消息陆续传来。

沈静松离京后,阿史那也率领使团返回北戎,只留下使团副使慕容垂接洽阿娜日成婚的事宜。

但阿娜日并未如沈澄葭预料的那般回到上清观,而是被陛下以黄皇后的名义下旨,安排住进了闲置已久的靖安公主府。这位靖安公主是陛下的姑祖母,靖安公主早年寡居,前年薨逝,如今靖安公主府无人居住,正好用来安置这位待嫁的北戎公主。

这明面上是恩宠,实则府外派了重兵把守,府内更是从宫中直接调派了内侍、嬷嬷和宫女“伺候”,名为照顾,实为监控。

上清观,若水院外凉亭。

沈澄葭正独自对着棋盘,手边摊开一本泛黄的棋谱。夏日午后,蝉鸣聒噪,她却仿佛置身事外,指尖夹着一枚黑子,凝神思索。

春杏在一旁轻轻打着扇,目光却不时瞟向沈澄葭手边的棋书,眼神里带着好奇与专注,似乎想从那纵横十九道上,窥见几分主子的深意。她看得入神,连打扇的动作都慢了下来。

春桃端着一盏精致的酥山走近,淋上新鲜的果酱和浓稠的牛乳,轻轻放在沈澄葭手边。“小姐,先用些酥山解解暑吧。”她接过沈澄葭手中的棋谱,同时说道,“宫里来的那位管事嬷嬷,带着之前拨给阿娜日公主的宫女们,正在外面求见。”

沈澄葭闻言,指尖的黑子轻轻落在棋盘一角,发出清脆的声响。她合上棋书,神色平静无波:“请她们过来吧。”

管事嬷嬷领着十名穿着统一宫装的少女鱼贯而入,在凉亭外整齐站定。嬷嬷上前一步,脸上堆着恰到好处的恭敬笑容:“启禀公主殿下,皇后娘娘懿旨,阿娜日公主既已回京安置,原先拨来伺候公主的这十人,便留在上清观,专职侍奉殿下您。”

沈澄葭心中明镜似的。这哪里是黄皇后的意思,分明是萧衍借着皇后的名头,把这些眼线留在自己身边。只是,这十人里头,必然也混杂着黄皇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