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索似乎又断了。但调查员没有放弃,转而寻找沈渊的遗属或遗稿。几经周折,找到了沈渊的女儿,一位中年教师。她得知警方来意后,显得有些惊讶和紧张,但最终还是配合地提供了父亲遗留下的大量手稿和笔记。
在这些杂乱的手稿中,调查员有了惊人的发现!在一本沈渊用于记录灵感和素材的笔记本里,夹着几张泛黄的速写纸。纸上用铅笔潦草地画着几个符号,其中一张纸上,清晰地画着一个展翅飞鸟的轮廓——正是“渡鸦之翼”!旁边还有注释小字:“西山夜遇,此纹见于石上,奇诡莫测,摄人心魄。疑与古‘引魂’之说相关。”
更重要的是,在另一本更私密的日记里,沈渊记录了1998年10月25日夜晚的详细经历,远比报纸专栏文章描述得更具体!他写道,那晚他确实听到类似诵经的低沉声音,看到不止一个人影,并且清楚地看到其中一人手臂上似乎有纹身(但距离太远看不清),地上似乎摆放着什么东西,发出幽幽蓝光。他因为害怕,确实迅速离开了,但印象极其深刻。日记最后,他写道:“此事诡异,非寻常歹人所为。曾闻故老言及‘渡鸦社’之秘,莫非是其遗毒再现?慎之,戒之,不可再涉足。”
“渡鸦社”!一个比“渡鸦小组”更古老、更带有秘密结社色彩的名称,从一位已故民俗学者的日记中浮现!
沈渊的日记不仅证实了他确实是目击者,更重要的是,他提到了“渡鸦社”这个名称,并暗示这是一个有历史渊源的、带有神秘色彩的组织。这与陈景明教授的研究方向,以及“渡鸦”符号的历史根源,形成了强烈的呼应!
“查‘渡鸦社’!所有地方志、野史、档案,任何可能有记载的地方!”陆时意识到,他们可能找到了揭开“渡鸦”真正面纱的历史钥匙。
与此同时,技术部门对那张速写纸上的“渡鸦之翼”符号与林媛、韩东明实验室的符号进行了高精度比对,确认属于同一源流,仅在细微笔触上因绘制工具和年代久远略有差异。
二十五年的时光鸿沟,被这几张泛黄的旧纸和一位已故学者的笔记连接了起来。1998年的无名女尸案,不再是孤立的悬案,而是“渡鸦”漫长而黑暗历史中的一个清晰节点。
沈渊因为恐惧而选择了沉默,将秘密带进了坟墓。但他的记录,如同埋藏已久的时光胶囊,终于在二十五年后,发出了微弱却至关重要的回响。
陆时看着沈渊日记的复印件,那娟秀而略带颤抖的字迹,仿佛能感受到当年那个夜晚的寒意与恐惧。
“渡鸦社”……你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从历史深处延伸而来的阴影,究竟笼罩了多少无辜的生命?
对历史的追溯,或许正是照亮现实迷雾的唯一途径。接下来的调查方向,必须转向更久远的档案和更冷僻的地方史研究了。
旧纸余音,终将引向真相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