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水坝建成,学校完工(1 / 2)

通电主要是为实验基地服务,上头虽然对林晓晴重视,拨款迅速,但并不是冤大头。

营地和家属院通电,是看在秦谨行多次申请的份上,即便如此,团里也需要承担一部分电线杆子和电线的钱。

并且按照规定,每家只给一间房扯一条主线路,多余的线路需要自己掏钱,电灯泡也要自己买。

林晓晴打算给每间屋子都扯上电线,反正她现在手头宽裕,不差这一点钱。

就连堂屋门前,也打算留盏灯。

这样,院子里也能照明。

驻地通电后,林晓晴让人把一部分实验器材搬到小院里,用来分析土壤和水,进行针对性的改良水土。

林晓晴对这些仪器使用也不熟练,和朱月一起向陈媛两人学习。

收完红薯后,田里没什么活了,林晓晴和朱月每天来小院学习怎么做研究。

十二月,水坝和学校相继完工。

新建的学校是中小学一体,投入使用后,旧小学就不用了。

学校从下学期开始招生,年前就要把老师招聘好。

这次需要的教师比较多,除了军属们,镇公社下辖的几个大队的人都可以报名,同等情况下,军属优先录取。

今年夏天的高考过后,营里的知青都考走了。

他们想要离开的心非常强烈,经常夜以继日的学习,就连复习没多久的周爱霞都考上了省城的一个中专,在九月的时候,背着孩子去上学,和李前进团聚了。

他们离开驻地的时候,林晓晴去了北京,没来得及跟她们告别。

至于各个生产队中留下来的知青,基本没什么回城的机会了。因此,这次招生对那些留在农村的知识分子很重要。

听到消息的几个大队的知青,还具备初高中学历的乡下青年人,都来报名了。

由于这次参加考试的人多,许军一个人忙不过来,方正也被拉去给帮忙出监考了。

此外,还从镇中学请来了几位老师帮忙出题目。

学校有了,校长、教导主任等学校的行政班子也需要组建。

不能全都是新人,因此,在秦谨行的申请下,从镇中学借调了一位副校长和一位副主任来驻地帮忙。

而校长则由方正担任。

这是秦谨行的建议,方正是正儿八经的高材生,又是受过最正规教育的,虽然上的是军校,但是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让他挂名最合适不过。

反正主要是些行政事务,和管理部队没本质区别。

方正本来不想接这么多活,夏瑶好不容易原谅他,愿意跟他正常通信了,他想早点调回省城,不然一直见不到人,他担心媳妇被人抢了。

结果,工作越来越多,他都没时间去省城看夏瑶。

但是秦谨行劝他,长痛不如短痛,不如狠狠努力一把,等明年考核时,交出一份上级满意的考核。

这样,他申请调走,会容易很多。

“履历越丰富,你回省军区的胜算越大呀。”

方正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便接下了校长的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