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自己撑死的(1 / 2)

红薯种上,就没什么繁重的农活了。

只需要在幼苗期还有还有薯块膨大期浇些水,保证不干旱就行。

运气好,碰到雨天,连浇水也省了。

如果土壤的营养水分能跟得上,红薯亩产可以达到七八千斤。

只是,精耕细作并不适合这。

戈壁滩上广袤无垠,土地贫瘠,主打一个广种薄收,靠量取胜。

两千亩红薯地,不可能像十亩试验田那么仔细。

除非特别旱,一般不轻易浇水灌溉。

余下的精力都用来开荒、防沙治沙、种树种草。

去年埋下的网格麦秸、洒下的草种都已经开始发芽、长出了小草。

梭梭树也长高了一截。

林晓晴带人在树旁种了肉苁蓉,等梭梭树长高了,肉苁蓉也该收获了。

这些东西不像种庄稼,半年几个月就能收成。

所以大家兴致并不高,只是林晓晴一个劲的给大家描绘美好蓝图。

俗称,画大饼。

才让大家干劲十足。

只是,天气舒服的时候还好,干活累点就累点,有人聊天说话,倒不算难熬。

现在大热天,光站着不说话都流汗,更何况要下地。又不是吃不上饭,大家都不想去。

林晓晴也没勉强,只是说,可以选择在家干。

莜麦刚收,许多麦秸,除了留给牲口的口粮,烧火的柴火,还剩许多。

正好用来做麦秸网格。

西北的沙地又有往前推进的迹象,需要更多的麦秸网格来防沙。

一听不用往外跑,闲着没事的人都来领了任务。

就连刘小兰都没闲着,一边看孩子一边干活。

胡大虎每月的津贴要寄回老家一部分,还有四个孩子要养。

虽然也能生活,但是却攒不下什么钱。

女儿倒不用愁,到时候嫁出去就好,还能收点彩礼。

可现在添了个小子,肯定要上学娶媳妇建房子。

不能不为以后考虑。

自从郑素芬当了托儿班的老师,刘小兰生了儿子,林晓晴和她们就很少聚在一起了。

大家各有各的事情,林晓晴也正在跟后勤部的人一起,商量加盖暖房的事情。

去年冬天,暖房种的菜,让大家冬天的伙食添了些花色,但远不够放开吃。

秦谨行决定多建一些。

多的蔬菜不仅可以自己吃,还能卖给供销社。

既然建房了,索性多建一些,林晓晴建议再建一些猪舍。

红薯秧子、红薯皮,还有烂红薯,都可以来喂猪。

今年种的红薯多,完全够多养些猪崽子的。

驻地不像草原牧场,能够养牛养羊,肉食基本靠后勤自己养的猪。

“可是,猪多了容易生病,一旦生病,一死就死一圈,养太多,万一生场病,岂不是全赔了。”

扩大养殖,需要买小猪仔,小猪仔价格又贵,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不会的。”朱大刚说,“多盖些猪圈的话,分开养,不让它们接触,就不会传染。最近圈里的猪一个都没有生病。”

朱大刚听了林晓晴的建议,清扫猪圈勤快了许多,还隔段时间用水冲洗猪圈,所以这些日子,没有一个猪生病。

“而且,要是咱们养猪赚了钱,还能请个兽医过来,这样,就更不用担心猪生病了。”

秦谨行招招手让他坐下,“做什么事情都有风险,但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尝试了。”

加盖猪圈的事情就这么决定了。

战士们除了日常训练,全都精力投入到建房子中去了。

周凯提着裤腿,光着脚,站在太阳下和泥。

泥土里的细沙石硌的脚疼,太阳晒得他头脑发胀,他实在不想干,可偏偏其他营长都在忙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