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何大清留在北京(2 / 2)

他心中并无太多喜悦,只是觉得了结了一桩陈年旧事。

何大清的回归,或许能弥补雨水心中部分亲情的缺失,但对他而言,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上的接纳,而非情感上的亲密。

接下来的两天,小院里的气氛微妙而缓和。

何大清极力想弥补,干活勤快,对孙女更是呵护备至,虽然依旧显得有些笨拙和局促。

雨水面对父亲,心情复杂,但偶尔也能和他说上几句话。

腊月二十四,扫房日。

四九城的年味儿在凛冽的空气中愈发浓稠,鞭炮零星的炸响和孩童们追逐嬉闹的声音,穿过层层叠叠的胡同院落,也隐约传进了纱络胡同7号这小院的宁静里。

何大清一大早就起来了,几乎是蹑手蹑脚地在院子里忙碌着。

他找来长杆,绑上扫帚,小心翼翼地清理着屋檐下、房梁上的蛛网灰尘。

动作算不上利索,甚至带着点久不操持家务的生疏,但那份认真和卖力,却是做不得假的。

何雨柱推开门,就看到父亲踮着脚,仰着头,花白的头发上落了一层灰,正专注地对付着墙角一处顽固的蛛网。

晨光熹微,勾勒出他略显佝偻的背影,竟有几分萧索。

“院门后面,有架梯子。”

何雨柱出声提醒,语气平淡,听不出什么情绪。

何大清吓了一跳,回过头,见是儿子,脸上立刻堆起有些局促的笑:“哎,哎,看到了,我这就去拿。柱子你再多睡会儿,这点活儿我弄得来。”

何雨柱没接话,走过去,伸手接过他手里的长杆:“上面那块瓦松了,你下来,我弄。”

他的动作不容置疑,三两下清理了高处,又检查了那处松动的瓦片,从工具间找出家伙什,利落地加固好。

何大清站在梯子下,仰头看着儿子沉稳有力的动作,眼神有些恍惚。

记忆中那个需要他庇护的懵懂少年,早已长成了能撑起一片天的男人,比他更高,更稳,也更……冷漠。

这份认知让他心头酸涩,却又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混杂着羞愧的欣慰。

“哥,爸,吃早饭了!”

雨水的声音从厨房传来,带着轻快的语调。

她系着围裙,正和文雪琴一起端出热腾腾的粥和馒头。

经过一夜的消化,她面对何大清时,那份隔阂似乎又淡去了些许,至少表面上的称呼自然了许多。

苏青禾抱着裹得严实的何晓坐在堂屋,小家伙刚睡醒,精神头十足,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转来转去,咿咿呀呀地挥着小拳头。

何大清洗了手,在饭桌旁坐下,目光不由自主地又黏在了孙女身上。

他搓了搓手,似乎想抱又不敢开口。

文雪琴笑着打圆场:“亲家,尝尝这酱菜,就着你带来的驴肉火烧,看味道正不正?”

“哎,好,好。”

何大清连忙收回目光,拿起一个火烧咬了一口,咀嚼了几下,点点头,“是那个味儿!还是北京的东西对口。”

一顿早饭在略显沉默却又暗流涌动的氛围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