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出口创汇(1 / 2)

何雨柱借鉴了传统吊汤和现代食品工业的思路,将熬好的高汤进行过滤、二次浓缩,甚至尝试加入少量海带粉、蘑菇粉提鲜。

最终,得到了一种浅褐色、半流质的浓缩膏体。

趁热装入洗净的玻璃瓶密封,竟能保存相当一段时间。

他又将粗盐炒干磨细,混合少量同样研磨成粉的干香菇、虾皮,制成简易的咸鲜粉包。

当一块“速食面”饼配上一个小纸袋的咸鲜粉和一小勺浓缩汤膏,用开水冲泡后,一碗热气腾腾、散发着浓郁骨汤香气、咸鲜适口的面条呈现在李怀德和几位厂领导面前时,带来的震撼是空前的。

“这……这真是用开水一冲就行?”

杨厂长拿着筷子,几乎难以置信。

他挑起一筷子面条吹了吹,送入口中,眼睛瞬间亮了。

“香!鲜!比食堂好些现煮的面也不差!”

李怀德细细品尝着,甚至喝光了碗里的汤,长长舒了口气,拍板定论:“这东西,成了!立刻扩大生产!这已不是试验品,这是能解决大问题的正式产品!”

消息层层上报,引起的轰动远超上次。

市里、甚至部里的领导都被惊动了,考察组的级别更高,阵仗更大。

密闭的会议室内,烟雾缭绕。

一位主管轻工业的领导捻灭烟头,目光锐利地看向何雨柱:“何雨柱同志,你这‘速食面’,意义重大。国内需求巨大,但有没有想过……出口?”

满场瞬间安静。

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何雨柱身上。

出口?创汇?这两个词在当下,代表着难以想象的重量和机遇。

何雨柱心脏猛跳,但他强迫自己冷静。

穿越者的意识在此刻清晰无比——方便面的巨大潜力和未来遍地的仿制品。

他深吸一口气,站起身,语气恭敬却异常坚定:“报告领导,我认为完全具备出口潜力。它的便捷、耐储特性,非常适合野外作业、长途运输、军队后勤。但正因其价值巨大,我恳请领导们考虑一件事。”

“哦?什么事?”领导颇感兴趣。

“商标和专利。”

何雨柱清晰地说道,“我们必须给我们的产品起一个响亮的品牌名字,并且尽快在国内完成注册。同时,积极研究通过相关渠道,申请国际专利保护。否则,一旦面世,极易被仿制,我们辛苦研发的成果和国家宝贵的外汇,就可能……”

后面的话他没说完,但在场的老江湖们都瞬间明白了利害关系。

核心技术若被轻易窃取模仿,那真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品牌名字?专利?”

领导沉吟着,手指轻叩桌面,“有道理!很有远见!这件事要立刻提上日程研究!你们轧钢厂,立了大功了!何雨柱同志,你是首功!”

后续的流程快得超乎想象。

在高层力量的推动下,“红星”牌速食面的名号率先确定,国内商标注册火速启动。

关于国际专利的复杂事宜,也由专门的部门接手研究。

第一批正式订单,来自某个急需改善边防哨所后勤的部门。

紧接着,外贸部门的同志也带着激动的消息介入——已有友好国家对此表现出浓厚兴趣,首批出口创汇的订单正在紧张洽谈中!

轧钢厂,这个以钢铁闻名的庞然大物,竟因为食堂里诞生的一碗面,即将迎来一笔宝贵的外汇收入!

何雨柱的名字,再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表彰、奖励接踵而至。

他在后勤处的地位,变得空前稳固,甚至超然。

李怀德视他为福将和绝对心腹,杨厂长见到他也会亲切地点头招呼。

“何主任”三个字,在轧钢厂内,已代表着一种不容小觑的实力和声望。

真正的“后勤砥柱”,已在惊涛骇浪初显的时代悄然铸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