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划清边界(2 / 2)

何雨柱拍拍她的手,目光扫过那辆崭新的自行车,“走,回家。明天教你骑车。”

兄妹俩在众人或复杂、或敬畏、或怨毒的目光注视下,步履沉稳地穿过死寂的中院,走向自家那扇透着温暖光亮的屋门。

易中海如同被抽掉了脊梁骨,颓然跌坐在椅子上,双手抱头,喉咙里发出困兽般的呜咽。

完了,彻底完了……他苦心经营几十年的“一大爷”脸面、那套赖以控制人心的“孝道”枷锁,在今晚,被何雨柱用法律的利刃和清晰无比的“责任边界论”,砸了个粉碎!

何家小屋,炉火正旺。

雨水小心翼翼地抚摸着自行车冰凉的车把,小脸上还带着大会带来的紧张余韵,但更多的是对哥哥的崇拜和安心。

何雨柱将账本仔细收好,目光落在窗台上那株酸枣苗上。

十几颗饱满红润的果实沉甸甸地压弯了枝条,在灯光下闪耀着生命顽强而独立的光泽,像一串无声的宣言。

“哥,青禾姐姐……她刚才帮我们说话了。”雨水小声说。

“嗯。”何雨柱应了一声,想起苏青禾那冷静而有力的质问,心头微暖。

这时,门外传来轻轻的叩击声。

何雨柱开门,苏青禾站在门外,手里拿着那个牛皮纸文件袋。

“苏大夫?快请进。”何雨柱有些意外。

苏青禾走进屋,目光扫过屋内温馨的陈设和雨水的自行车,最后落在何雨柱脸上,声音清泠依旧:“打扰了。刚才的发言,逻辑清晰,法理依据充分,处理得很好。”

她将文件袋放在桌上:

“这里面有几份关于赡养义务和邻里互助法律界定的资料,还有一份街道关于五保户(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缺乏劳动能力、生活无依无靠的老弱孤寡残社员实行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此处苏青禾可能借指类似城市救济政策)政策的说明文件复印件。或许……以后用得上。”

何雨柱微微一怔,随即明白了她的用意,心头涌起一股暖流和感激:“谢谢苏大夫!太有心了!”

苏青禾摇摇头,目光在何雨柱和雨水之间停留片刻,语气难得地带上了一丝温度:“清晰的边界感,是对自己和他人最大的负责。你们……做得很好。”

她没再多言,微微颔首,转身离开了。

何雨柱拿起那份沉甸甸的文件袋,看着苏青禾消失在夜色中的背影,又回头看看灯光下妹妹安心的小脸和窗台上那生机勃勃的红果。

寒风依旧在屋外呼啸,试图拍打窗棂。但小屋之内,炉火温暖,灯光安稳。

一道无形的、却比任何枷锁都牢固的边界已然铸成,守护着这片方寸之地的独立与尊严。

前路或有荆棘,但心灯已明,足可照亮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