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鸽市屯粮(2 / 2)

何雨柱的心跳微微加速,不是害怕,而是一种混杂着警惕和隐秘兴奋的紧张。

他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看起来像个常客,不动声色地融入了人群。

他提前从何大清那笔钱里,兑换了一叠面额不大不小的旧币,揣在贴身的几个不同口袋里,这样交易时不会引人注目。

市场里的摊位大多简陋,有的就是一块破布铺在地上,有的推着辆破自行车,货物就挂在车把上或放在后座。卖的东西五花八门,但都透着稀缺和未来的紧俏:

粮食区:围着最多人。成色尚可的小米、黄澄澄的棒子面(玉米面)、甚至还有少量白面!价格比国营店高出30%-50%,但人们还是捏着钱,眼巴巴地讨价还价。

何雨柱的目光锐利地扫过,重点寻找颗粒干燥、杂质少的。他深知,一旦实行购粮证,这些就是硬通货里的硬通货!他首要目标就是囤粮!

肉蛋副食区:能看到凝固发黄的猪板油、一小块风干的腊肉、几根蔫了吧唧的胡萝卜。

最吸引何雨柱的,是角落里一个摊位上挂着的两条深红色、油亮紧实的金华火腿!还有旁边竹筐里用油纸包着的几串腊肠!

这些东西油脂丰富、盐分高、耐储存,是补充蛋白质和能量的绝佳储备!鸡蛋按个卖,价格贵得咂舌,但何雨柱也打算买一些。

布匹棉花区:多是女人,眼馋地摸着那些颜色暗淡、但好歹是新的厚棉布(劳动布、斜纹布)或灯芯绒,或者掂量着一小包一小包用旧报纸包着的、看着还算蓬松的棉花。

棉花,保暖御寒的刚需,未来凭票供应后会更难买。

调料区:干辣椒、花椒、八角、桂皮、甚至有小坛子的酱油和醋。

优质调料不仅能提升厨艺,关键时刻也能补充盐分等必需元素。

角落里,还有卖旧铁器、旧衣服、甚至几本破书的。

接下来的日子,何雨柱变得格外“忙碌”。

他借口去鸿宾楼备料、给师傅跑腿、甚至去夜校请教问题,利用清晨或傍晚人少的时段,像一只谨慎的鼹鼠,多次潜入那个靠近城墙根的、被煤灰熏黑小门后的世界。

每一次进入那个光线昏暗、气味混杂、人头攒动的废弃煤棚,何雨柱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他提前从何大清那笔钱里,兑换出小额旧币,分装在贴身的几个口袋里,每次交易目标明确,量不大,绝不引人注目。

他深知,安全是第一位的,所以每次去鸽市,目标明确,直奔主题。

他在一个卖小米和棒子面的摊子买了小米棒子面。摊主是个面色黝黑、带着风霜痕迹的汉子,一看就是附近郊县的农民。

“小米什么价?棒子面呢?”何雨柱压低声音。

“小米一万二(旧币)一斤,棒子面九千。都是新下来的,干爽!”汉子拍着麻袋。

何雨柱上手捻了捻,确实干燥。“各来二十斤。” 这个量不算特别扎眼,但足够兄妹俩顶一阵子,也能掺着吃很久。

汉子有些惊讶,但没多问,麻利地称重,用结实的麻袋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