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何大清留下的关系(2 / 2)

“一位,姓王,叫王广福。”李存义语气肯定,“这人现在还在前门外粮食市那块儿开着‘广发栈’,粮商!路子野,三教九流都认识点。早年你爹救过他的急,他也帮衬过你爹,是实打实共过患难的。这人念旧情,重义气。你爹的面子,他肯定认!而且他做粮食买卖,认识他,对你们兄妹过日子也是个潜在的帮衬。”

“另一位把兄弟,”李存义又竖起一根手指,“姓赵,赵金川。在南城大栅栏西口开着‘聚仙居’,老字号的鲁菜馆子了,生意一直挺稳当。老赵这人,性子是有点倔,但为人厚道,心肠热,最重一个‘义’字。你爹当年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拉了他一把,他一直记着这份恩情。这人绝对可靠!他开着馆子,你在鸿宾楼学徒,说起来也算半个同行,以后在行当里说不定也能互相有个照应。”

李存义顿了顿,似乎在斟酌几个正经的师兄弟。虽然这些年你爹去了轧钢厂做大锅饭,跟他们这些在正经馆子里掌勺的走动可能没以前那么勤了,但师门情分还在,打断骨头连着筋。”

“我记得你爹有个姓孙的师兄,”李存义想了想,“在同和居掌勺,手艺是出了名的扎实,人也方正,讲规矩。还有个师弟,好像姓钱,在丰泽园那边,脑子比较活络。你爹在鸿宾楼那会儿,他们逢年过节还互相走动,后来…唉,你爹去了轧钢厂,这联系确实淡了些。不过你作为大清的儿子,又是正经拜在鸿宾楼的,去给他们拜个年,执晚辈礼,他们看在何大清的份上,也不会拒之门外,说不定还能指点你一二。”

李存义抽了口烟,似乎在回忆,然后微微摇头:“至于说以前在鸿宾楼的老主顾…像瑞蚨祥的孟掌柜啊,银行的周先生啊…那都是冲着你爹当时在鸿宾楼掌谭家菜的手艺来的。你爹一走,这关系也就慢慢淡了。人家是主顾,是吃客,讲究的是当时当令的厨子。你爹去了轧钢厂做职工饭,身份不一样了,跟这些讲究吃的老爷们儿,自然也就走不到一块儿去了。这些人情,指望不上喽。”

何雨柱心中了然,这才是符合逻辑的!

把兄弟是私人情谊,师兄弟有师门纽带,这两类关系才可能经得起何大清“降格”去轧钢厂做食堂厨师的变故。

老主顾?那是冲着鸿宾楼的招牌和何大清当时的手艺地位来的,人走茶凉才是常态。

他脸上维持着感激和郑重,重点放在前两类:“师傅,您说的太在理了。王广福王叔,赵金川赵叔,这才是真正的自己人!还有孙师伯、钱师叔,有师门情分在。我这做晚辈的,得先去给这几位长辈拜年!我爸不在,这礼数不能缺了,也让人知道咱何家还有人,没断了根!”

李存义见何雨柱一点就透,抓住重点,眼中赞赏更甚:“对!就该这样!先去给王掌柜、赵掌柜拜年,他们那儿最实在。孙师兄、钱师弟那边,执礼恭敬些,提提你爹,说说你现在在鸿宾楼学艺的情况,他们不会慢待你的。”

他想了想,提供线索:

“王广福家,就在粮食市那片儿,他那‘广发栈’门脸大,好找。去了提你爹名字和我名字,准没错。”

“赵金川的‘聚仙居’,在南城大栅栏西口,挂着大招牌呢。”

“同和居的孙师兄,住在西四牌楼附近,具体门牌我记不清了,你去同和居后厨打听‘孙大勺’准能找到。”

“丰泽园的钱师弟,住得离他那馆子近,在煤市街南边胡同里。”

“瑞蚨祥孟掌柜,你去总号递个帖子,或者直接去东四他家宅子(孟家在四九城也算小有名气,地址不难打听)。”

“周先生…好像住在西交民巷那片银行宿舍,具体得再打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