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何大清留下的关系(1 / 2)

门开了,李存义看到何雨柱和他手里的礼,脸上先是掠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为欣慰:“是柱子啊!快进来快进来!这大冷天的!”

屋里暖烘烘的,李师娘热情招呼着。寒暄几句,何雨柱送上礼物:“师傅、师娘,一点心意,给您二位拜年,祝新年康健,万事顺意!”

李存义看着点心和腊肉,没有推辞,感慨地拍了拍何雨柱肩膀:“柱子,你有心了!这礼可不轻!看来在楼里干得不错,手头也宽松点了?” 他知道何家兄妹之前的艰难。

“托师傅的福!” 何雨柱恭敬回答,“在楼里学本事,工钱稳当。年前还涨了点,加上…我爸那边后来也寄了点钱贴补。”

他适时提了何大清“汇款”的事,“雨水病了一场,刚见好,在家养着,就没带她来磕头。”

“哦?雨水病了?要紧不?” 李师娘关切道。

“烧了一宿,天亮时才退,人还虚。” 何雨柱心有余悸,“早上给她熬了点薄荷糯米粥喝了,才安稳睡下。”

“薄荷糯米粥?” 李存义眉毛一挑,“这搭配少见,心思巧啊!给病后调养正合适。是你琢磨的?”

何雨柱腼腆一笑:“瞎琢磨的。想着糯米养人,薄荷开胃解腻,井水熬出来也清甜些。”

巧妙归功于“井水清甜”。

“好!懂得因人制宜,调理养生,这才是好苗头!” 李存义眼中赞赏更浓,话锋一转,“大清…那边,最近来信了?汇款还及时?”

何雨柱等的就是这句!

他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复杂:“嗯,年前寄了一笔,信也到了,说是在保定接了些私活挣的钱。信里…除了钱的事,别的也没多说。”

他叹了口气,语气低沉诚恳,“师傅,您也知道,我爸这一走…虽说寄了钱,可这四九城里,就剩我和雨水俩半大孩子。以前我爸在时,还有些老关系走动,师兄弟、把兄弟、旧主顾,多少有个照应。现在…唉,两眼一抹黑,真遇上点啥事儿,连个能搭把手、递句话的长辈都难找。我这心里,总是不踏实,尤其看着雨水刚病完…”

这番话情真意切,把少年当家、担忧妹妹、渴望人脉支撑的形象刻画出来。李存义听着,笑容敛去,代之以理解和凝重。

李存义磕了磕烟灰,回忆道:“柱子,你的难处师傅懂。大清这一走,确实把你们兄妹架在火上了。不过,他当年在四九城厨行里混了那么久,也不是白混的,总有几个交情过硬、能指望上的‘自己人’。”

“首先,”李存义伸出两根手指,“是磕过头的把兄弟。这两位,跟你爹的交情是过命的,不是那种酒桌上的泛泛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