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烟火暖痕(2 / 2)

学徒应声,从大砂锅中捞出几只炖煮了近两个时辰、油脂丰厚的母鸡,端上托盘。这是为明日几道需高汤打底的精品菜(如开水白菜、清炖狮子头)准备的汤胆。

李存义执筷戳了戳鸡身,又舀起一勺浓白高汤凑近鼻端,眉头几不可察地一蹙。汤色浓白馥郁,但细品之下,油脂的腻感似乎重了些,隐约压住了清鲜本味。

何雨柱正抱着雨水在不远处喝水歇息。

目光掠过托盘里的肥鸡与那勺略显凝滞的汤,一种镌刻在血脉深处的本能,让他一句低语近乎无意识地滑出唇边:

“秋后老母鸡油厚,吊汤撇浮油得勤……尤其汤将沸未沸、起蟹眼泡(指细密均匀的小气泡)时撇,油花聚得最齐整,撇得最干净…不然汤头浓白够香,却易被腻味压鲜,后味发浑,失了清汤的本意…”

声音不高,更像疲惫后的呓语。但在稍显安静的备菜间隙,却清晰地钻入刚放下汤勺的李存义耳中!

李存义执勺的手,倏然凝定!

他缓缓侧首,目光带着洞悉与更深沉的探究,直直落在何雨柱身上。

“蟹眼泡”、“撇油时机”、“油厚压鲜”、“后味浑”、“清汤本意”…… 字字精准,直指这锅汤最细微的症结!这绝非寻常学徒的眼力见识!

「李存义心中豁然雪亮!」 老何(何大清)那家伙,家传的可是正根儿的鲁菜谭家菜!讲究的就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尤其对吊汤的火候、清鲜、去脂有着近乎苛刻的规矩!

柱子是他亲儿子,从小耳濡目染,懂这些门道,再正常不过!

真正让李存义意外甚至惊喜的,不是何雨柱懂(他早知何大清会教),而是这番话里透出的「理解深度」与「精准表述」!

这绝非死背菜谱可得,分明是吃透了其中三昧,且能敏锐洞察问题!这份悟性与味觉天赋,在年轻后生里,凤毛麟角!

“嗯。”李存义面上波澜不惊,只淡淡应了一声,仿佛听了个寻常学徒的闲话。但他接下来的动作,却昭示了听者有心。

他重执细网漏勺,并未立刻动手,而是凝神静观锅中翻腾的汤水。

待汤面由大滚转为细密均匀的“蟹眼泡”时,手腕方猛地一沉、一旋、一撇!动作精准利落,带着一种韵律!

一大片黄亮亮、聚拢得异常齐整的鸡油被迅速捞出!

随着这一撇,锅中汤水仿佛瞬间清亮了几分,一股更加纯粹、更加醇厚的鲜香袅袅升腾!那丝恼人的油腻感,似被悄然剥离!

李存义看着撇出的油脂与锅中更显澄澈的汤色,眼底精光微闪。

他再次瞥向角落里的何雨柱,依旧未置一词,但眼神中那份“孺子可教”的赞许,以及“果然虎父无犬子”的感慨,已浓得化不开。

心中对这个踏实肯干又身负灵性家学的徒弟,评价又悄然拔高了一截。

鸿宾楼后厨,炉火炽烈,锅勺铿锵。

李存义心知,何雨柱的家学底蕴比他预想的更深厚、更通透。而何雨柱的学徒生涯,也因这无意间流露的、源于深厚家学的点睛之语,悄然拐上了一条可能通向更高处的幽径。

他开始期待,这个踏实又灵透的徒弟,未来还能给他带来多少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