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执剑者暗流扶贫路 > 第379章 镜头记录下了一切

第379章 镜头记录下了一切(2 / 2)

上午十点十五分,陈秘书的加密电话打了进来,语气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晚秋同志,省公安技侦队完成了对焚烧残留物的紧急提取和分析,有重大发现!”他顿了顿,继续说道,“灰烬中检测出了高密度碳素墨迹的化学成分,符合财政专用复写纸的特征。并且,我们在几片未完全燃尽的纸屑边缘,成功提取到了微量的指纹活性残留!”

“立即比对。”林晚秋的声音没有一丝波澜,“比对周德海及近三年所有接触过该档案室人员的指纹数据库。”

下达指令的同时,她调出了当年那份扶贫项目验收报告的全套复印件。

在强光灯下,她逐一审视着每一份文件上的签名。

她的“真实之眼”此刻化作了最高精度的扫描仪,捕捉着笔迹间最细微的差异。

很快,她发现了问题——尤其是在她父亲的名字“林建国”上,不同文件里,“林”字的第三划首尾方向竟有 subtle 的不一致。

她从随身携带的加密硬盘中,调出父亲遗物里几封亲笔信的扫描件。

两相对照,结论清晰如刀锋:那十几份文件中,只有一份,是父亲的真迹。

中午十二点,林小禾那边也传来了新动向。

她接到文化站工作人员的电话,通知她“清泉读书会”推荐的一批书籍,因涉及某些“敏感内容”,需要暂时下架,暂停流通。

她佯装不解地追问具体是哪本书、什么内容,对方却含糊其辞,支吾着挂断了电话。

回到宿舍,林小禾反锁上门,从床底摸出另一台从未在公开场合使用过的备用手机。

她熟练地登录一个隐藏的社交账号,发布了一条看似文艺的朋友圈动态:“有些书烧了,可字还在风里。”配图是一张她早上拍摄的、灰烬在风中飘散的照片。

做完这一切,她静静地等待。

不到十分钟,后台数据显示,这条动态被一个来自境外的陌生Ip高频访问,并执行了截图转发的操作。

林小禾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关掉了设备。

她知道,那条紧张追踪着信息流向的鱼,已经咬住了她抛下的另一个饵。

下午四点五十分,天色渐沉,乌云开始在青禾镇上空聚集。

林晚秋的加密邮箱收到一份来自技侦部门的绝密报告。

她点开附件,两行结论如惊雷炸响:第一,焚烧现场提取的残余指纹,与周德海右手中指指纹的匹配度,高达92.6%。

第二,那个被盗用的报废设备JdFI307,于昨夜十一点二十三分,曾短暂连接镇政府内部wiFi热点,上传了一份名为《终审说明_v3.docx》的加密文档,目的地指向一个境外云盘服务器。

她立刻签署命令,通过省级网安总队,申请对该境外账户的紧急访问冻结,同时部署早已准备好的诱饵程序,开始反向渗透。

就在她准备起草正式的立案建议书,将所有证据链闭合的瞬间,私人手机发出一声轻微的震动。

一条简讯跳了出来,来自陆承宇。

内容很短,却重如千钧:“我父亲让我问你,还要查多久?”

林晚秋盯着那行字,屏幕的光映在她毫无表情的脸上。

她沉默了良久,指尖在虚拟键盘上缓缓打出三个字:到真相。

然而,她的拇指悬停在发送键上空,最终还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将它们删除。

她关掉了手机,屏幕归于黑暗,就像她此刻与那个世界的联系,被亲手掐断。

窗外,第一道闪电划破天际,紧接着,滚滚的雷声由远及近,仿佛一场酝酿已久的宿命对决,即将拉开帷幕。

她抬起手腕,看了一眼时间。

距离她给周德海设定的上午九点备案大限,早已过去。

但那已不重要。

真正的博弈,从来不靠对方的自觉。

她打开通讯器,接通了陈秘书的频道,声音冷静得像淬了冰:“陈秘,通知所有外勤小组,准备收网。行动代号‘惊蛰’。”

明天七点,不是周德海的最后期限,而是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