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执剑者暗流扶贫路 > 第366章 父亲的包里藏着谁的命

第366章 父亲的包里藏着谁的命(1 / 2)

贸然申请搜查令,只会将这张尚未织就的法网捅出一个窟窿。

周志邦经营青禾镇十年,根系深植,若没有一击必杀的铁证,任何轻举妄动都可能被他反噬为“滥用职权,打击报复”。

林晚秋深吸一口气,将父亲的公文包和那份沉甸甸的双套账名单重新锁入保险柜,她的战场,不能在那个阴冷的殡仪馆里。

她转而调阅了父亲林建国生前最后三年的全部公务行程记录。

电子档案冰冷而详尽,每一次下乡,每一次会议,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很快,一个异常的规律浮出水面。

在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条目中,“前往市殡仪馆参加烈士遗属慰问仪式”的记录,出现了七次。

但当陈秘书将这些记录与市民政局的拨款及活动备案进行交叉比对时,却发现民政系统对此一无所知,没有任何相应的官方活动备案。

这些“慰问”,是父亲的私人行程。

“小禾,”林晚秋拨通了堂妹的电话,声音里听不出一丝情绪,“你帮我联系一下市殡仪馆的孙大爷,就是那个以前咱们镇上的老花匠。他孙女上大学,是爸爸当年私人掏钱资助的。”

林小禾何等聪慧,立刻明白了姐姐的意图:“姐,我这就去。孙大爷最念旧情,爸爸的事,他肯定知无不言。”

一个小时后,林小禾带来了关键信息。

电话里,老花匠浑浊的声音带着回忆的沙哑:“林镇长是个好人呐……他每次来,都不让我们声张,自己一个人待很久。常去的地方是b区七号厅,说是那里临时寄存着一位老战友的骨灰,等家人来迁。可我后来偷偷查过档案,那几年,b区七号厅根本就没有任何寄存登记,一直空着。”

b区七号厅,非法交接点。林晚秋在心中落下了定论。

她没有选择便衣暗访。

她要用最无可辩驳的官方身份,堂堂正正地走进去。

一份盖着省纪委监委公章的红头文件,以“开展全省殡葬管理服务规范化专项督查”为由,送抵市民政局。

文件要求对青禾镇及其周边的所有殡仪服务机构进行一次突击检查。

得到批复的当天下午,一支由纪委、消防、民政三部门组成的联合检查组,浩浩荡荡开进了市殡仪馆。

林晚秋亲自带队,检查的名义是“高风险场所安全消防联合应急演练”。

刺耳的警报声响彻整个园区,水龙喷洒,人员疏散,一片“计划中的混乱”。

趁着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主楼,林晚秋和陈秘书以及两名技术人员,以“排查消防盲区”为由,悄然进入了b区。

七号厅位于一条走廊的尽头,恰好是监控摄像头的死角。

技术人员迅速架起一台便携式非接触金属和密度扫描仪。

光屏上,代表墙体结构的绿色网格中,赫然出现了一块异常的高密度红色区域。

墙体夹层里,藏着一个微型保险柜。

“指纹锁。”技术人员低声报告,“系统记录显示,登记人只有一个,周志邦。但最后一次开启时间……”他顿了顿,看了一眼林晚秋,“是您父亲葬礼当日的下午三点四十二分。”

那正是公文包“失踪”的二十分钟。

林晚秋面沉如水,从口袋里取出一支父亲生前最爱用的旧钢笔。

她走到墙边,装作检查墙体裂缝,用笔尖在保险柜嵌入门缝的边缘,几不可察地轻轻刮擦了一下。

一缕比灰尘更细微的蓝色纤维,粘在了笔尖的金属卡扣上。

回到指挥车里,显微比对结果很快出来。

纤维成分与她父亲那只遗物公文包的内衬材质,完全一致。

物理关联已经建立,但林晚秋仍未下令开柜。

这个保险柜不仅是证据的藏匿点,更是周志邦自以为是的心理安全区。

她要在他最自信的地方,击溃他的防线。

两天后,一场特殊的“廉政教育现场课”在市殡仪馆的生命文化展厅举行。

全市新上任的几十名乡镇主官,被组织前来接受“思想洗礼”,主题是“身后不留污名,清白告慰人生”。

周志邦作为市领导,被迫出席。

林晚秋站在一幅幅警示教育展板前,亲自担任讲解员。

她的声音清冷而有力,回荡在肃穆的展厅里:“有些干部以为,只要人走了,账就清了,所有秘密都随着骨灰烟消云散。可他们忘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真正的清算,往往是从一方小小的墓碑下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