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执剑者暗流扶贫路 > 第358章 活着的人才怕鬼

第358章 活着的人才怕鬼(2 / 2)

“我叫林晚,省里来的建筑安全志愿者。”她没有多余的寒暄,目光如利刃般扫过每个人惶惑不安的脸,“我不跟你们讲那些听不懂的狗屁术语,我只问一句:你们现在住的房子,晚上敢让自家的娃儿贴着墙睡觉吗?”

人群一片死寂,只有雨点砸在残垣断壁上的声音。

林晚秋没等他们回答,拿出手机,点开那几张析碱严重、如生白霉的墙面照片。

紧接着,她播放了那段从搅拌机里取回的录音。

“……反正都是穷山沟,塌了也没人在意……”

技术人员那轻描淡写、充满鄙夷的声音,通过手机扬声器,在寂静的废墟上空回响,每一个字都像一记耳光,狠狠抽在所有人的脸上。

人群瞬间哗然,压抑的怒火被彻底点燃。

“他娘的!原来他们是这么看我们!”

“怪不得我娃咳得跟要断气一样!”

林晚秋举起手,压下骚动。

她从包里拿出一沓用塑料袋分装好的简易检测包,里面只有一张ph试纸和一小瓶酚酞指示剂。

“这是最简单的法子,”她的声音冷静而有力,“回家刮点墙上的白粉,兑水,把试纸放进去。如果颜色变得很深,就说明你们的房子在‘吐毒’。去镇里,去县里,告诉他们,你们不是哑巴!”

散会时,一个黝黑干瘦的老农攥着那包试纸,浑浊的眼泪混着雨水淌下脸颊,声音哽咽:“我爹当年修盘山路,累死在工地上。我以为我给娃修了新房是享福,没想到是亲手把他往毒坑里推……这算个锤子的乡村振兴!”

两天后,第一批拿着深蓝色试纸的村民,自发包车前往县信访局,将那些致命的“证据”拍在了接待人员的桌上。

几乎是同一时间,一个经过精心剪辑的短视频在网络上悄然发酵。

视频是林小禾发动“清泉读书会”的孩子们拍摄的,画面摇晃,却真实得令人心碎。

视频的标题被她改得极具冲击力:《爷爷盖的房子,正在吃掉我们的肺》。

视频里,一个六岁的小女孩指着墙角析出的白色结晶,用稚嫩的声音说:“妈妈不让我碰,她说那是魔鬼撒的糖,吃了会生病。”

舆情,骤然引爆。

省内多家媒体迅速跟进报道。

县纪委在巨大的压力下,被迫宣布成立专项调查组。

陈秘书抓住这个窗口期,手持省纪委的督办函,以“省级试点联络人”的名义,正式介入调查,第一道指令,就是调取宏远集团及其所有关联公司近五年内全部项目的工程档案。

一张由下而上、由内而外的天罗地网,终于张开。

深夜,雨歇了。

林晚秋独自一人立于父亲的坟前,手中捧着那只从古井里打捞出来、沾满湿滑泥浆的粗陶罐。

远处,三束刺眼的车灯划破黑暗,三辆黑色轿车悄无声息地在村委会门前停下。

她没有躲,更没有避。

反而点亮了手机的手电筒,光束精准地打在墓碑上。

她将父亲那本手抄本日记的残页铺在碑石上,用一种近乎宣读誓言的语调,朗声读起《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第一条:

“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

车门打开,几个沉重的脚步声踏着泥水而来,却在她身后十步之外,戛然而止。

黑暗中,一个她曾无比熟悉、此刻却无比陌生的声音响起,带着一丝疲惫与压抑:“晚秋,收手吧。你爸要是知道你这么做,也不会愿意的。”

林晚秋缓缓转身,面朝那片吞噬了人影的浓重黑暗,脸上没有一丝波澜。

“可他还活着的时候,签过的每一笔钱,都是干净的。”

风骤然转急,吹动了坟前老树上系着的祈福铃铛,发出一声格外清脆的“叮铃”,仿佛一句无声的回应。

她没再多说一个字,关掉手电,抱着那只冰冷的陶罐,转身走入更深的夜色里。

就在她身后,那几道人影还未散去时,一辆毫不起眼的面包车从村道另一头悄然滑出,停在她身侧。

车身上贴着一行褪色的红字:“青禾镇爱心助学车队”。

车门拉开,驾驶座上的林小禾冲她点点头。

林晚秋坐进后排,面包车没有开灯,像一尾黑色的鱼,迅速融入了无边的暗夜之中。

车厢里,她一言不发,只是靠在冰冷颠簸的座椅上,缓缓闭上了眼睛。

在彻底的黑暗降临前,她嘴角那抹如释重负的笑意,被一闪而过的车窗反光捕捉到,随即又被更深沉的夜色彻底吞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