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执剑者暗流扶贫路 > 第356章 土里爬出来的信

第356章 土里爬出来的信(2 / 2)

傍晚收工,她没有直接回工棚,而是提着一个空荡荡的菜篮,绕道走向那座废弃的砖窑。

残阳如血,将荒野染上一层凄艳的红色。

确认四下无人后,她熟练地挖开窑壁角落的浮土,取出了那个粗陶罐。

罐中的微型录音胶囊冰冷而沉默。

回到工棚,她戴上耳机,按下了播放键。

里面没有预想中的人声,只有持续十秒的、夹杂着沙沙声的背景音。

但在她的真实之眼赋予的超凡听觉解析下,这片噪音被层层剥离。

她清晰地分辨出,背景深处,有极细微的水流滴落声,节奏稳定而独特——三长,两短,精确的间隔。

这是青禾镇老水电站地下档案室检修通道的渗漏节奏!

她曾在那份关于水电站改造的审计报告附件里,看到过对这个特征的描述。

陈秘书正身处险境,无法直接通讯,只能用这种方式,借助环境音传递自己的位置信息和处境。

她深吸一口气,将那份速凝剂的化学分析报告核心数据,以及礼堂地基的精确坐标,用气音录进了另一枚空白胶囊。

她没有去水电站,那里必然已被严密布控。

她必须相信陈秘书的能力,而她要做的,是完成自己的任务。

她将新的胶囊重新封入陶罐,再次回到砖窑,将罐子埋进比昨天更深的窑洞土层里。

做完这一切,她从附近挖来一株长势旺盛的野薄荷,连根带土地栽在了埋藏点之上。

这是她十年前举报这座黑砖窑时,与那位唯一敢为她作证的老村支书约定的记号。

薄荷,清凉提神,意为“保持清醒”。

老支书早已过世,但这个记号的意义,只有极少数当年的知情人还懂得。

深夜,工棚里鼾声如雷。

林晚秋躺在冰冷的床板上,双眼紧闭,呼吸平稳,全身却处在一种蓄势待发的警戒状态。

屋顶,传来一声瓦片被踩动的、极其轻微的声响。

她纹丝不动,连心跳的节奏都没有改变。

一道黑影如夜枭般悄无声息地翻入院中,落地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那人径直走向墙角,在立着扫帚的地方停顿了片刻,似乎在借着月光检查那根几乎看不见的黑色细线是否被动过。

确认警报未被触发后,那人从口袋里掏出什么,用打火机点燃。

火光一闪,映出一张纸条的轮廓,随即化为灰烬。

一个压抑着狠戾的男声,低语了一句,声音不大,却像冰锥一样刺入林晚秋的耳中:“别逼我们动家属。”

黑影再次无声地翻墙离去,消失在夜色里。

林晚秋缓缓睁开眼,清冷的月光照在她平静无波的脸上。

她没有起身追查,更没有惊慌失措。

她只是慢慢地从枕头下摸出那个被竹筷筒包裹的检测报告,握了握,又放了回去。

然后,她取下一直用来束发的黑色发绳,从绳结里,抽出了一缕用红线小心缠绕的、花白的头发。

那是母亲临终前,留给她的唯一念想。

她走到院中,踩着凳子,将那缕白发,一圈一圈,紧紧地缠绕在了那枚黄铜铃铛的绳结上。

夜风再次吹过,铃铛摇摆,金属的碰撞声里,混杂进了一丝发丝摩擦的、近乎呜咽的微响。

她闭上眼,在心里对着远方轻声默念:“妈,爸,如果真相必须用亲人的血来唤醒,那我……会是第一个递刀的人。”

第二日,天还未亮透,她便起了床。

一夜的威胁与抉择,没有在她脸上留下丝毫痕迹,反而让她眼底的寒光愈发凝练。

一个城镇的秘密,正如它的垃圾,总是在黎明前被悄悄丢弃,等待着被清运,被焚烧,被彻底遗忘。

而她要做的,就是赶在太阳升起之前,去翻检那些被丢弃的肮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