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墙不会说谎(2 / 2)

一个名为“宏基建材”的供应商浮出水面。

工商信息显示,其法人代表是一个查无此人的空壳户,但其实际控制人的银行账户,在过去三年里,频繁接收着来自“承安建筑”多个项目部的尾款转账,名目都是“材料损耗补贴”。

更致命的一击是,这家“宏基建材”的公司注册地址,竟与陆承宇名下一间早已注销的设计工作室完全重合。

陈秘书的指尖停在键盘上,他调出了三年前承安集团一份被归档的内部邮件备份。

邮件内容是关于G7项目初期材料采购的讨论,在邮件链的末尾,陆承宇的账号只批示了一句话:“d类材料走宏基渠道,效率优先。”

字面上没有任何违规的指令,但结合上下文,“d类材料”正是指那些非关键结构、允许使用较低标准替代品的部分。

而“效率优先”,在那个圈子里,就是默许绕开正规招标、默许使用灰色手段的通行证。

这封邮件,如同一枚幽灵,在数字世界的深处,安静地等待着被唤醒的这一天。

青禾镇,雨势渐小。

林晚秋撑着伞,步行至新建的中心小学工地。

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给二层的楼板浇筑混凝土。

她没有靠近,只是站在工地围挡外,像一个路过的普通市民,目光却穿透了喧闹与泥泞。

她注意到,混凝土泵车将灰色的浆体注入模板后,负责振捣的工人只是象征性地将振捣棒插入几个点,停留时间远未达到规范要求的密实标准。

她面无表情地掏出手机,调整焦距,将这草率的全过程录制下来。

随后,她在随身携带的勘察笔记上,飞快画下图纸一角,用代码写下结论:“振捣不足→蜂窝麻面→钢筋锈蚀加速。”

墙不会说谎,施工过程也不会。

次日,她以“安全生产巡查”的名义,再次突袭工地资料室。

她绕过那些摆在明面上的台账,直接要求调阅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在几份关于地基和主体梁柱的验收单上,监理工程师的签字栏中,好几个不同日期的签名,其运笔的力度、角度和收笔的勾划,呈现出一种诡异的雷同。

这是一个人模仿多人笔迹留下的痕迹。

她当场要求复印留存。

项目经理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但面对她那身制服和不容置疑的眼神,只能照办。

返回镇政府的途中,林晚秋将那叠还带着温度的复印件,塞进了一个牛皮纸袋,然后径直走到镇党委书记办公室门口,趁四下无人,将纸袋从门缝下塞了进去。

没有署名,没有说明,只是一份沉默的证据。

傍晚,雨彻底停了。

林晚秋回到租屋,翻开那本黑色的工作笔记,在空白页上写下一行字:“今日复查两处安置房,建议启动结构安全鉴定程序。”

刚合上本子,手机屏幕亮起,发出一声轻微的震动。

一条来自省厅的加密系统通知弹出,内容极简:

“经研究决定,青禾镇G7项目群列入全省首批‘黑盒审计’试点,工作组将于近日进驻。”

林晚秋望着窗外被雨水洗刷一新的夜空,霓虹初上,她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轻轻念出三个字:“开始了。”

与此同时,数十公里外,青禾镇中心小学的教学楼主梁内部,一段被混凝土包裹、深埋于钢筋丛林中的微型光纤传感器,在沉睡了近十年后,其终端接收器悄然激活,一串代表着初始微应变的读数,第一次出现在了远端一个秘密服务器的后台界面上。

那是陆承宇的团队在十年前,面对他父亲与旧势力的压力,秘密预埋下的“良心底线”。

这个系统本应永远沉睡,却在今夜,被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提前唤醒。

桌上的手机再次震动,是一则会议通知。

明天上午九点,镇政府三楼会议室,将召开全镇在建工程项目廉洁风险交底会,要求所有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法人代表或项目总负责人必须亲自出席。

通知的末尾,特别注明了会议主持人:林晚秋。

她拿起手机,指尖在那三个字上轻轻划过。

这则通知,感觉不像是邀请,更像是拉开了手枪的击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