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锈钉入(2 / 2)

“查d7批钢材流向,重点比对防疫站与中心小学项目。”

陈秘书眼神一凛,迅速侵入县工程项目管理后台。

在浩如烟海的台账中,他敏锐地捕捉到了一条极不正常的调拨记录。

一批注明用于“中心小学新教学楼主体框架”的高强度抗震螺纹钢,竟在中途被调拨至“防疫站应急物资储备仓库”项目。

后者的设计荷载要求,远低于前者。

更诡异的是,防疫站仓库项目,一个结构简单的单体建筑,预算却超支了38%,而最终审计报告中的实际施工面积,比设计图纸缩水了近一半。

一个可怕的推论在陈秘书脑中成型:有人打着防疫应急的旗号,虚报工程量套取国家专项资金,同时,用劣质钢材替换下原本属于孩子们的高强度钢材,将这批优质建材挪作他用。

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系统性置换,用一个看似正当的公共项目,掩盖了另一个罪恶的偷梁换柱。

午后,暴雨如注,冲刷着青禾镇的每一寸土地。

林晚秋独自一人,撑着黑伞,出现在早已废弃的防疫站旧址。

她绕到建筑西侧,那里因为山体滑坡,地基的一部分裸露在外。

她蹲下身,脱掉手套,将冰冷的掌心贴在潮湿的混凝土地面上,闭上眼睛,感知着雨水击打和内部结构传来的微弱震动频率。

几分钟后,她睁开眼,从随身的勘察包里取出一个便携式高精度金属探测仪。

她不记得这台精密的仪器从何而来,但她的手却熟悉每一个按钮和参数的调节。

探头贴着回填土缓慢扫过,当经过某一段时,耳机里传来尖锐持续的蜂鸣。

就是这里。

她扔掉伞,任由冰冷的雨水浇透全身,徒手挖掘着泥泞的土壤。

指甲断裂,渗出血丝,她浑然不觉。

终于,她的指尖触碰到了一截冰冷的金属。

那是一段被刻意埋藏在地基深处的钢筋接头,表面的涂层在泥水的浸泡下呈现出一种不正常的暗灰色,与国家标准防腐层的光泽和质感截然不同。

她迅速拍照,将现场坐标、深度等数据记录在防水笔记本上,然后用物证袋小心翼翼地封存了那截钢筋的断口样本。

做完这一切,她走到附近一块被雨水冲刷得发亮的石墩上,用刀尖飞快地刻下一行字:

d7 → SchL

d7批次,流向学校。

指令尚未发出,痕迹已被更猛烈的暴雨冲刷得模糊不清。

但那枚躺在证物袋里的锈蚀钢筋,已是不会说话的铁证。

夜幕再次降临,廉政文化长廊的灯光在雨雾中晕开一圈圈惨白的光晕。

林晚秋在公示栏前站了很久,雨水顺着她的发梢滴落。

她从口袋里取出一张新的、干燥的字条,轻轻压在她前几天留下的那张字条下方。

新的字条上只有一行字,墨迹在潮湿的空气中微微洇开:

“下一个,查防疫仓。”

就在她转身离去时,远处被夜色笼罩的建筑工地方向,隐约传来一阵金属切割的声响,穿透雨幕,节奏是奇异的三短一长,停顿片刻,又重复一遍。

像是在回应,又像是在警告。

无人知晓,在数十公里外的县人民医院地下配电室,一台布满灰尘、早已被列为报废资产的应力监测终端主机,屏幕突然闪烁了一下,亮起一盏微弱的绿灯。

一行数据显示,一个稳定的信号源被重新激活,正源源不断地将数据传输至省地质与建筑安全中心。

数据源位置标记:青禾镇钟楼基座。

回到租住的小屋,林晚秋将那只装着钢筋样本的物证袋放在桌上,灯光下,袋子里的锈迹像干涸的血。

这块冰冷的金属,本身就是一个无法言说的谎言。

而要让谎言开口,就需要一把钥匙,一把能够撬开其物质构成本质的钥匙。

林晚秋的目光穿透窗户,望向县城的方向,眼神里没有情绪,只有一片即将被执行的、程序化的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