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执剑者暗流扶贫路 > 第267章 没人敲钟的时候

第267章 没人敲钟的时候(1 / 2)

暴雨如注,密集的雨线将天地织成一张灰蒙蒙的网,砸在青禾镇的每一寸土地上,发出沉闷而连续的声响。

林晚秋站在防疫站锈迹斑斑的铁门前,雨水顺着她额角那道狰狞的疤痕蜿蜒而下,模糊了她的视线。

她手中提着一个沉重的密封证物箱,箱体冰冷的金属质感透过雨水传到指尖,却没有在她脸上激起任何波澜。

她不记得自己是如何拿到这扇门的钥匙,更不知道箱内装着苏敏实验室最后一批尘封的生物样本与日志原件——那是整个“G7分流明细”背后,最原始、最肮脏的秘密。

但她知道,这东西不能留在这里。

这种直觉,如同一种烙印,深深刻在骨髓里,甚至比记忆更顽固。

就像多年前,父亲在火盆前烧毁那些来历不明的文件时,也未曾对年幼的她解释过半句,但她从他决绝的背影中读懂了一切:有些东西,必须从它原来的位置上消失,才能抵达它该去的地方。

一辆警车无声地停在不远处,车灯在雨幕中划出两道微弱的光柱。

她走到车旁,将证物箱稳稳放在后备箱边沿。

她没有去摸索那脆弱的锁芯,而是从作训服口袋里解下那截一直伴随着她的钢索残件。

冰冷的金属划过锁扣,她熟练地缠绕、收紧,最后打上一个复杂的绳结。

那是一个只有陆承宇的施工团队才懂的“防松结”,一旦受力,只会越拉越紧,除非用特定的手法,否则暴力无法解开。

雨水混杂着某种滚烫的东西,从她脸颊滑落。

她忽然抬起右手,在浓重的雨幕中,缓缓划出一道无形的弧线——那是钟摆应走的轨迹,是她记忆深处某个黄昏的告别,也是她再也无法完整回忆起的、一场盛大而悲怆的仪式。

她没有上车,而是转身,一步步走入雨中,身影很快被吞噬。

返回县纪委监委临时驻点的路泥泞难行。

她途经一座正在拆除的危房,脚手架在风雨中摇晃,发出令人牙酸的吱嘎声。

“大姐!这边不能走,墙看着要塌了,危险!”塔吊上的工人隔着雨声大喊。

林晚秋没有回答,反而停下脚步,走近那面布满裂纹的墙体。

她无视头顶簌簌掉落的碎石,只是专注地观察着墙体裂缝的走向,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地质学家。

片刻后,她蹲下身,将整个手掌贴在湿漉漉的地面上,闭上眼睛,仿佛在感知大地深处传来的微弱震动频率。

几秒后,她睁开眼,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勘探用的小刀,在墙面一处不起眼的角落,刻下一串数字:“tL09→d7”。

紧接着,她不知从哪里摸出一小罐红漆,用手指蘸着,在旁边一根不起眼的承重柱位置,画了一个醒目的圆圈。

工头满腹狐疑地走上前,借着手电筒的光看清了那串记号。

他愣住了,这个标记……竟与他压在办公室箱底的原始设计图纸上,一个关于结构弱点的标注完全吻合!

他犹豫了片刻,一种莫名的敬畏感压过了催促进度的焦躁,他抓起对讲机,嘶吼着下令:“停工!所有人撤下来!马上排查d7号承重柱!”

半小时后,切割机打开了柱体,内部严重锈蚀、几乎被完全腐蚀断裂的钢筋暴露在空气中。

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一场足以致命的坍塌事故,被一个路过的、沉默的女人,用一种无法理解的方式阻止了。

没人知道她是如何判断的,包括她自己。

当晚,陈秘书在办公室核对堆积如山的证据链。

他揉着酸胀的太阳穴,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

就在这时,他发现桌角多了一份用牛皮纸包裹的卷宗,没有任何邮寄信息,像是凭空出现。

他疑惑地拆开,里面并非原始证据,而是一份手写的目录。

封面无署名,字迹工整、冷静,透着一种机械般的精准。

目录条理清晰得可怕,将“G7项目”十年来的资金流向、人员关联、时间节点一一标注,甚至在每一条线索后,都附有简洁扼要的讯问策略和突破口建议。

这缜密的逻辑,严谨的推演,不像是一个初出茅庐的调查员,倒像一个办案数十年的老刑警,用尽毕生心血写下的最终陈词。

陈秘书的心跳开始加速。